每当走进热带或亚热带的山林里,我们总能发现一些特殊的植物,它们不像其他植物般扎根土壤,而选择了更为特殊的生存环境,或攀附在耸立的树干上,或匍匐在凸露的岩石上。在艰难的环境中绽放着一抹抹绿色,爆发出蓬勃的生命力。平日间,人们会惊叹它们的坚韧顽强,而到了花期,又沉醉于它们的芬芳。我们今天要介绍的多花脆兰就是一种这样的植物。
多花脆兰(Acampe rigida)是一种兰科脆兰属的植物,与常见的各种兰花都是亲戚。属名“Acampe”一词来自于希腊语“akampes”,意为“不屈的”,指脆兰属植物“花脆不易弯屈”;种加词“rigida”则指“坚硬的”。中文名则得名于它的花序具有多朵花的特点。它的果实长相颇似香蕉,于是它还有“香蕉兰”或“芭蕉兰”的别称。
多花脆兰是一种大型附生植物,茎十分粗壮,近乎直立,长可达1米,不分枝;带状叶片较大,近肉质,先端圆钝,有时分裂,基部长有宿存而抱茎的鞘;花序近直立,常腋生或与叶对生,着花较多;花黄色带紫褐色横纹,有香气;果实近直立,圆柱形或长纺锤形,酷似香蕉;花期8-9月,果期10-11月。
许多兰花需异花甚至异株授粉才能结实,这也是它们结实率低的原因之一。它们大多具有艳丽的色彩和丰富的花蜜,为了吸引动物来为自己成功传粉,还进化出许多特殊结构,比如长长的距、合蕊柱等。多花脆兰也拥有艳丽的花朵,还具有香味,却没有花蜜,难道它靠花香和花色欺骗动物为它传粉而不给予花蜜作为酬劳?不是的,多花脆兰并不靠动物传粉。与众多兰花不同,多花脆兰在众多传粉者中选中“水”来为自己传粉。
多花脆兰广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在我国分布于华南和西南地区,多生活在中低海拔林中树干上或林下岩石上。这些地方在多花脆兰花期,因气候特殊常常保持着较高的湿度,时不时就会有落水或是雨水出现,而这些水滴恰是多花脆兰的传粉工具。多花脆兰花序直立,花朵交叉排列、向上绽放,花瓣肉质有弹性,花瓣并不完全开展而呈半开状态。这些特征都是为了能更好地承接水滴。
与众多兰花不同,多花脆兰为自交亲和植物,自花授粉后也能大量结实。当水滴下落到多花脆兰的花内时,水滴将花药的药帽弹开,花粉块暴露出来。花粉块的粘盘卡在蕊喙下方,粘盘柄也具有伸缩性,整个花粉块形成链球一样的结构。水滴再次落下,花粉块上的花粉团向上弹起,并旋转270°,越过蕊喙后,精确地落入柱头窝,完成自花传粉。自然下落的水滴总不如雨滴来得频繁和猛烈,所以多花脆兰主要还是靠雨滴传粉。
雨水对许多植物的传粉都是不利的,所以许多植物会选择在干燥时释放花粉。比如玉米正开花时,若遇雨水就会停止散播花粉,等雨晴天气干燥些时才会继续散播。靠雨水传播花粉的显花植物少之又少,以前提出过的诸多“雨媒”植物最后发现并非如此,而多花脆兰可算得上是显花植物中第一例真正意义上的雨媒植物。
许多植物会倾向于异花甚至异株授粉,这样结出来的杂交种子更容易将自己的薪火传递下去,而自交则是一种“保命”的B计划,毕竟自交的纯合后代相对而言更容易夭折。例如常见的紫花地丁Viola philippica:在春秋两季开出艳丽的花朵吸引昆虫为自己传粉,并结出大量的杂交种子,而在炎热夏季只长出没有花瓣的闭锁花,并结出纯合种子,闭锁花在钻出土地之前就已经完成授粉。
按常理来讲,多花脆兰选择水滴来作为自己的传粉媒介,那它就没必要花费那么多精力来绽放出一朵朵带有香味的艳丽花朵。实际上,也有人观察到会有零星的昆虫来访问多花脆兰的花朵,这也许是多花脆兰为自己准备的B计划:偶尔访花的昆虫有可能带来其他花朵甚至其他植株的花粉,这样的异花授粉所结出来的杂交种子也许更能适应环境的改变。
多花脆兰株型较大,茎节上长着些稀疏的气生根,这些气生根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和养分,它们需要在空气湿度为60~80%的环境中才能正常生存。在生产上常用分株法和无菌播种来进行扩繁。多花脆兰茎间的小节有时会长出小芽来,将小芽切下植在树皮下,保持充足的水分和光照就可以让它长成一棵新植株。许多兰花种子没有胚乳,需要共生菌的帮助才能萌发,这也是许多兰花栽培困难的原因之一。
而多花脆兰种子则可以在没有共生菌存在的培养基中萌发,萌发率还不低。如今,多花脆兰赖以为生的林地遭人类破坏得越来越严重,它在野外的处境也越发艰难,希望借助人类的技术能为它延续更多的生命火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