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北京的雨水真多。山的一边深入云层,另一面是密密麻麻的松林,空气中弥漫着松针的清香和暴雨来前的泥土味道。植物人顾有容和鸟人张棽带着果壳的小伙伴上到了山顶的垭口,去看那里的松鼠“食堂”,检查之前放置的红外相机有没有再拍到在树干上搓角的小狍子、守卫家园的雉鸡夫妇、“亲亲热热”的野猪和乌鸦。
这是京西林场曹家铺分场的一条山脊,距离北京城区只有五十公里之遥,是一片被人类活动反反复复干预了很多年的生态环境。一路上我们都很好奇,在北京这座高速发展的城市周边,这里的生态环境究竟怎么样,是被破坏了,还是保护得很好?
京西林场并不是一片原生林。这里之前是京煤林场,生长着山杨、椴树、桦树为主的天然次生林,和落叶松、油松为主的人工林。这片人工林为的是生产矿井里用做支柱的木料,方便煤矿就近取材,因此也叫“坑木林”。到上世纪八十年代,煤矿已不再使用坑木,改用更坚固的钢轨,因此这些坑木林成材后从未进行过生产性砍伐,得以完整保存下来。
京西林场的部分林区树木密度已经超过了合适的范围。有的四五十年的松树,却只有碗口粗细。林下的草本植物和灌木也都很难生长,因为树冠会把阳光都遮挡死,加上松针不太容易形成肥沃的腐殖质。因此,大家希望改造单一而且过密的人工林,让森林更健康,更适合野生动物居住。
最新的生态学和保护生物学知识告诉我们,有一个好办法,就是适当和科学地间伐,就好像在密林里打开了“林窗”。这不仅能让草和灌木层丰富起来,也可以期待蒙古栎这样的阔叶林长起来。随后,小动物就能有更多美味的果实和小虫子吃,还能找到藏身之处,就能更好地繁衍了。
2016年年底,京煤林场被移交至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管理,林场也成为了“北京城市生物多样性恢复与公众自然教育示范项目”的一个项目点。半年前,在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的指导下,山水自然保护中心的伙伴们做了一些尝试性地“间伐”。这一次,我们就是来监测成果的。
下周一(7月5日)的直播,我们会邀请植物达人顾有容和鸟人张棽来到果壳直播间,并且我们还会带着上周钻林子的视频,让你边看实验怎么做的,边听讲解。首先是统计植物生长情况。我们用卷尺圈出5x5米的林地区域,叫“样方”,然后数里面有几种几棵树、几种几丛灌木,甚至草有多少也要论根数。这次,我们一共数了10个这样的区域。
最令人激动的是查看红外相机。相机都穿着迷彩绑在树上,有的放在经常见到兔子屎的地方,原因是有兔子出没大概率也会有豹猫;有的差不多架在小狗的高度,对着的是一条兽道,经常能拍到小兽溜达过去。短短一个月间,每个红外相机里都收获了几十个照片和视频。有快乐搓澡的猪獾、鬼鬼祟祟的果子狸、秀气的小狍子、肥胖的豹猫,当然野兔和松鼠就不计其数了……
一个生态系统,一旦我们给了它合适的条件,它自我恢复的能力能有多么强大。如果你也想亲眼看一看,甚至只是想看看一次科研调查是什么样、我们数到了什么小动物和植物,就请在明天(7月5日)晚上6:30,来果壳视频号直播间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