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收看一周科技。本周你将看到:一种“光芒四射”的新型视错觉;金属片跳出水面;古代的鲨鱼攻击受害者;在水面下方行走的昆虫;基因编辑治疗又有新进展。
近日,有研究者报告了一种新的视错觉图案,它被称为“闪烁星爆”。这种视错觉图案由多圈同心多边形组成,每一圈中的多边形彼此交叉,形成星形。大多数人都会从图片中看到从中心辐射出的数条“白光”,将图案中的交叉点连在一起。然而,画面中其实并没有白色线条存在。
实验显示,多边形图案的圈数、多边形顶点数、对比度、线条粗细等因素都会对错觉强度造成影响。旋转图片时,这些错觉“光芒”还会变得更加清晰。对这样的视错觉进行研究,将能帮助人们了解大脑如何将“点”连接起来形成轮廓感知。
常见金属基本都会在水中沉底,然而这块薄薄的不锈钢片却不同——在被按入水中后,它不仅能浮上水面,甚至还会从水面跳起来。这个演示来自最近发表于iScience的一项研究。
这块金属片表现如此特别,是因为它不仅非常轻薄,而且还特别疏水。研究者让二氧化硅纳米线在仅有0.01毫米厚的不锈钢金属箔上生长,此后再对表面进行疏水处理。经过处理的金属表面与水非常不亲和,把它按入水中时,周围会存住一层空气,正是这些空气为金属片提供了浮力。上浮至水面处时,金属片周围形成下凹的液面,在水的表面张力作用下,液面回缩并带动金属片向上跳起。
这种自发跃出水面的现象或许可以推广到更多疏水材料当中,并在固液分离等领域找到应用。
考古学家发现了一具有790处伤口的古尸——这个3000年前的倒霉蛋,是已知最古老的鲨鱼攻击受害者。尸体被埋葬在日本濑户内海附近的Tsukumo墓地遗址,可追溯到公元前1370~1010年。这具遗骸被发掘时就没有左手和右腿,左腿则倒置放在身体上方。
骸骨上有至少790处伤口,多分布在手臂、小腿、前胸和腹部,伤口有些深得穿凿过骨骼,且呈锯齿状。研究者分析,这些伤口是在死者生前留下的,而非死后被食腐动物啃食而产生。通过与鲨鱼攻击案件的对比,研究者认为这个人是死于鲨鱼的攻击。此前,鲨鱼攻击致死最早的证据来自约公元1000年;这具3000年前的尸体刷新了记录。研究者分析,当时这个人很可能正与同伴捕鱼,被攻击后很快就被发现了。
从齿痕来看,攻击者最有可能是鼬鲨或大白鲨。
很多小虫都可以站在水面上行走,而下面的这种则更加特立独行:研究者发现,它能够上下颠倒地行走在水面的下方。这只牙甲科水生甲虫肚子朝上地浸没在水中,紧贴着水面。虽然乍一看像是在游泳,但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它其实是在借助水与空气的界面行走。在水的界面张力作用下,甲虫就像是行走在一张固态的薄膜下方,它应该是用腿推动这张“薄膜”为自己提供了前进的动力。
此前,还没有文献详细记录过这种奇特的昆虫运动方式。视频显示,甲虫的肚子上存住了空气气泡,这些气泡应该为它们提供了浮至水面下方的浮力。
CRISPR基因治疗又有了新进展:这一次,研究者成功在患者体内进行了基因编辑。以往的基因治疗需要首先分离细胞,然后在体外完成基因编辑。而在这次临床试验中,基因编辑直接发生在患者体内。
6位受试者患有“遗传性转甲状腺素蛋白淀粉样变性”,这种疾病会导致异常蛋白质在组织中沉积,引发神经、心脏、肝脏等系统病变。患者们接受的基因治疗就是针对这种异常蛋白质的。基因编辑所需的RNA序列被封装进纳米脂质颗粒,通过静脉输入人体。这些颗粒被肝细胞摄取,并在细胞内剪切疾病相关基因。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期刊》的结果显示,治疗后患者血清中的异常蛋白质含量大幅降低,同时只产生了轻度不良反应。
直接在体内进行基因编辑将有望治疗更多种类的遗传疾病,不过其疗效仍需进一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