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式宣布,中国获得消除疟疾认证。根据WHO的标准,一个国家或地区连续3年没有本土疟疾病例,并建立有效的疟疾快速检测、监控系统,制定疟疾防控方案,才能获得消除疟疾认证。中国自2017年以来已连续4年无本地原发感染疟疾病例报告,因此于去年向WHO申请国家消除疟疾认证。20世纪40年代,中国每年的疟疾病例数高达3000万。
此后,中国通过一系列努力阻断了按蚊向人体传播疟原虫的途径,包括基于青蒿素的联合疗法的发现、全国传染病网络报告系统和疟疾实验室检测网络的建立、“1-3-7”工作模式的应用等。WHO的公报指出,中国将疟疾病例数从3000万减少至零,是一项了不起的壮举。
据一篇发表于《细胞报告》的论文,科学家重新研究了一具距今有5000年历史的狩猎者遗骸,他们将其命名为“RV 2039”。
研究人员通过基因测序分析了这名狩猎者的牙齿与骨骼样本中的细菌和病毒病原体。结果发现,RV 2039的遗骸中存在迄今最古老的鼠疫耶尔森氏菌(Yersinia pestis)菌株,这类细菌曾在14世纪诱发黑死病,导致欧洲一半人口死亡。通过重构样本菌的基因组,作者发现,5000年前的菌株缺乏一个关键突变,该突变能让跳蚤成为将这种细菌传播给人类的媒介。
另外,埋在RV 2039附近的遗骸没有显示感染迹象,这表明鼠疫耶尔森菌在早期可能传染性不强。研究推测,鼠疫耶尔森菌可能在此之前数百年刚刚演化成独立分支。
近期,一项发表于《地球物理研究通讯》的研究显示,火星上的水可能比以前预计的要多,其南极地表下不到1英里的地方存在数十个湖泊。研究人员分析了过去15年间“火星快车”号航天器在火星南极地区收集的4.4万组雷达数据。
他们发现了数十个雷达反射信号,其中一些信号验证了此前在这一区域发现的4个地下湖。基于其中一些数据,他们发现在相对接近火星表面的地方,可能存在数十个地下湖。基于目前的理论,这些地方温度太低,不能支持地表液态水和咸水的存在。研究人员认为这一发现可能表明,液态水或在火星南极地下较为普遍,不过这些信号也可能来自其他物质。
近日,一项发表于《自然·通讯》的研究显示,在小行星撞地球前,恐龙数量已开始下降。
研究人员分析了生活在整个白垩纪时期(从1.5亿年前至6600万年前)的247种恐龙(分布于6个科),发现它们的演化和种群扩张十分成功,但在7600万年前,它们的灭绝率突然上升,新物种的形成率开始降低。研究认为,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有2个原因,一是当时气候变冷,导致依赖温暖气候生存的恐龙生存更加困难;二是草食性恐龙首先消失,导致生态系统不稳定,容易引发恐龙的级联灭绝。
研究还发现由于不适应新的气候环境,寿命较长的恐龙物种更容易灭绝。
2020年1月,由LIGO、Virgo组成的引力波探测网络连续两次检测到一种全新的大型天体活动——黑洞和中子星的合并,该研究昨天发表在《天体物理学杂志快报》上。
引力波事件GW200105是由9亿光年外,一个8.9倍太阳质量的黑洞和一个1.9倍太阳质量的中子星合并产生的;引力波事件GW200115是由10亿光年外,一个5.7倍太阳质量的黑洞和一个1.5倍太阳质量的中子星产生的。研究者认为合并的黑洞和中子星可能由双星系统中的恒星分别形成,也有可能来自致密星区中两颗独立的恒星。该研究为探测更多双星系统,探究双星系统的规律打下了基础。
一项发表于《自然·通讯》的研究显示,一些大脑区域中“慢波”(常与慢波睡眠同时出现的一种脑波)的出现能用于预测某人是否会做白日梦或出现头脑空白。研究人员要求26名休息良好的参与者在100分钟内专注于观看人脸或数字的图像,并记录了他们的全脑电活动。他们在中途会多次打断参与者,要求他们说明自己的精神状态。
研究发现,在前脑区域出现慢波后,参与者会出现白日梦和冲动行为,而当慢波发生在大脑更后面的区域如顶叶时,参与者会出现头脑空白和反应迟钝。
截至北京时间6月30日10时,据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最新统计,全球累计新冠确诊病例181 750 422例,死亡病例3 936 629例。
6月29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9例,均为境外输入病例(福建2例,湖北2例,云南2例,湖南1例,广东1例,四川1例);无新增死亡病例;无新增疑似病例。
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无症状感染者9例(均为境外输入);当日转为确诊病例1例(为境外输入);当日解除医学观察21例(境外输入17例);尚在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481例(境外输入46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