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征程上,中国科学院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党支部建在科技创新一线,哪里有需要,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就建到哪里;哪里有攻关任务,党建工作就推进到哪里。即日起,本报将推出专栏,报道中国科学院一线科研团队在党组织的带领下攻坚克难、砥砺前行,让党旗在科研一线高高飘扬的先进事迹。
今年2月初,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理化所)的一群年轻人接到一项紧急任务:理化所牵头承担的一项国家战略需求重大科技任务,要进行野外联调测试阶段。时值春节假期,却要去条件艰苦的野外工作,这支以“80后”“90后”为主的队伍,能不能吃苦?能不能担起重担?理化所党委研究决定,成立联调测试队临时党支部,带领大家攻坚克难。
2月20日,临时党支部举行了庄严的宣誓仪式。在鲜红的党旗下,大家举起右手,重温了入党誓词。理化所党委书记张丽萍进行战前动员,她要求吃苦在先,冲锋在前,努力奋斗,不辱使命。事实证明,这支队伍经受住了考验。
在近一个月的协同攻关圆满结束之后,张丽萍欣慰地告诉《中国科学报》:“和这支年轻的队伍一起工作,我很受感动,也很受教育,我为年轻一代感到骄傲!”
科研攻关也需要仪式感。在重温入党誓词后,大家心潮澎湃。联调测试队队长彭钦军带头发言,表示将心系“国家事”,肩扛“国家责”,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艰苦奋斗、顾全大局,保证圆满完成联调测试任务。年轻的项目技术总师、入党积极分子徐健第一次参加宣誓活动,他感受到“一种庄严的力量,内心特别震撼”。
“我们成立临时党支部,就是为了真正地以党建促进创新,通过党建统领,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推进工作,保障重大任务顺利攻关。”张丽萍说。为保障工作顺利开展,这支100余人的队伍设立了10个业务小组,每个小组分别设立党小组,由业务组长担任党小组组长。
在紧张的野外测试中,小组长和党员同志个个身先士卒,冲锋在前,有临时任务时都抢着报名。联调测试队执行队长、临时党支部书记巩轲是一名“80后”青年科技人员。他回忆,试验期间,队员们不畏风雨,加班加点,工作到深夜是家常便饭,第二天仍按时开展试验任务。而巩轲在大家收工后,还要整理各组反馈的问题,第二天一大早又主持工作例会。
工作例会既部署科研工作,又做思想工作,“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载人深潜精神都是大家心中的标杆。党员同志的先锋模范作用,也带动他人形成了“涟漪效应”。大年初二,先遣队的第一批队员就到达试验场,他们搭建好帐篷、准备好材料,为后续工作做好准备。
在野外测试,最冷时达摄氏零下22度,盒饭送过来很快就凉透了。队员们穿着厚厚的大棉袄,手冻肿了搓搓手继续工作。由于没有厕所,女队员们白天几乎不喝水。元宵节当天,张丽萍带队慰问全体测试队员,看见大家的工作状态,她心疼得直掉眼泪。但是队员们斗志昂扬。
为数不多的女队员之一、地面测试组组长尹凯欣说:“作为年轻人,能参与这么重大的项目,我们觉得很自豪,很有成就感。生活上这点苦根本不算什么,我们就希望项目顺利,这比什么都让人高兴。”
临时党支部虽然名称叫“临时”,但在实操中,理化所党政领导是以“战时”姿态来要求队伍的。国家战略需求重大科技任务使命光荣,任务艰巨。作为牵头单位,理化所由所长汪鹏飞担任总指挥,张丽萍和相关单位负责人担任副总指挥,他们坚持下沉一级,深入一线,靠前指挥,形成了领导轮值制度,保证每天至少有一名所局级领导在测试现场指挥协调。
针对野外测试天气寒冷、生活条件艰苦、春节假期物资购买不便等客观困难,所党政班子当机立断,各职能部门放弃春节休假,调动全所资源力量,全力做好野外测试队的资源保障。网购的材料着急用,他们为了省时间,自己开车去车站接快递;一种材料需要进行特殊处理,没有参与测试的其他课题组成员纷纷伸出援手……
理化所技术发展处副处长、综合保障组组长刘嘉璐说,理化所作为总体单位,集全所之力来保障这项任务的顺利实施。在测试中,还有几位老科学家在这支平均年龄不足35岁的队伍中格外亮眼。已是耄耋之年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许祖彦与年过花甲的理化所研究员陈洪斌,仍然像年轻人一样,倾力投入测试任务,在现场进行高标准、严要求的技术指导。
项目总体部主任董永初年近70岁,但几乎每天“坐镇”基地。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原党委书记王英俭、中科院光电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光电所)原党委书记杨虎也专程从外地赶到现场给队员们“打气”。他们和年轻人一起,见证了测试外场的冬去春来。科学精神就这样薪火相传,点亮了青年人激情燃烧的岁月。
系统联调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可预见的因素很多,难免会有不同意见。党支部号召大家,把问题摆到桌面上,坦诚交流。巩轲和徐健就曾为一个问题连续争论好几个小时,午饭也没顾上吃。但是面红耳赤的争论之后,两人都觉得酣畅淋漓,达成共识后高高兴兴继续开展试验。他们笑着说:“我们真是越吵感情越好。”
意见有分歧时,党支部的组织优势进一步体现出来。“党支部的作用就是要统一思想,一切行动听指挥,步调一致才能取得胜利。”张丽萍说。解决住宿问题,就是如此。测试场地位于北京市郊,附近只有一家不大的招待所,房间不够。张丽萍动员大家:“兄弟单位的同志来北京出差不容易,又是春节假期,先保障他们,我们理化所的党员同志克服克服。”
就这样,理化所的同志们每天乘早晚班车往返,给自己起了个美名“星光下的赶路人”。这种“主角”意识在综合保障组体现得尤为明显。这是一个战斗力极强的小组,以“70后”侯继红,“80后”许凤良、吕小平、赵硕,“90后”谷宗昊为代表的成员们开启了24小时工作状态,无论哪里有需求,他们都千方百计第一时间保障到位,成为大家坚强的后盾,保障了试验进程高效推进。
这种顾全大局的精神也感染了其他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一次,测试装置因雨雪天气受潮出现故障,光电所的两名同志立刻从成都赶赴北京,下了飞机就来到现场,在北方的寒冷冬天里一干就是四五个小时。张丽萍说,在测试队,没有“你们所”“我们所”这样的称谓,只有“咱们测试队”“咱们的任务”,大家拧成一股绳,奔着一个共同的目标,攻坚克难,协同攻关。
2月24日,中科院副秘书长、重大科技任务局局长于英杰一行奔赴测试现场做进一步动员和部署,鼓励临时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3月13日,中科院副院长、党组副书记阴和俊出席联调测试总结会议,并为试验队员讲授了一堂生动的党史教育专题党课。他回顾了中国共产党光荣而伟大的历史和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鼓励队员们牢记职责使命,继承优良传统,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
临时党支部是临时的,但党建促创新的作用是持久的。随着测试任务的顺利完成,测试队队员们又士气高昂地投入到下一阶段更加艰巨的任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