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学天文观测证实理论预言的第3种超新星存在。合成的望远镜观测图像下的NGC 2146星系,星系外围白色圆圈所示为2018zd超新星。此前已被证实的超新星产生机制有大质量恒星核塌缩和白矮星爆炸2种,但科学家还预言了第3种超新星——电子俘获超新星的存在,其由约8~10倍太阳质量的恒星产生,但天文观测始终未证实其存在。最近,一项发表于《自然·天文学》的研究确认了电子俘获超新星的存在。
这一超新星被命名为2018zd,位于NGC 2146星系,距离地球3100万光年,于2018年3月爆发3小时后被观测到。此后,科学家们对2018zd进行了持续的望远镜观测、光谱分析等研究,发现其具备理论认为电子俘获超新星应具有的全部6个特征,而这是人们首次发现满足全部6个特征的超新星。这一发现将对恒星演化研究产生深远影响。
此外研究人员还表示,中国天文学记载中的1054年产生蟹状星云的超新星爆发有可能正是电子俘获超新星。
物理学6月28日,北京怀柔高能同步辐射光源(HEPS)的首台科研设备——电子枪顺利安装完成。高能同步辐射光源可以将电子束加速到近光速,在电子束被偏折时,会在运动切线方向上释放X射线波段的辐射。在生物、材料、化工等领域,可以利用这些X射线对样品进行成像研究。
HEPS项目于2019年中开工建设,预计建设周期6.5年。当它建成时,将会成为我国第一台第四台同步辐射光源,也是世界上亮度最高的同步辐射光源之一。当天,为HEPS提供技术研发与测试支撑能力的先进光源技术研发与测试平台(PAPS)项目也正式启动试运行。
新冠疫苗最近,FDA的公告更新了辉瑞和Moderna新冠疫苗的接种注意事项,在两种疫苗的副作用中增加了心肌炎或心包炎。
FDA提示,尤其在接种第二剂疫苗后的几天内可能出现上述心脏炎性疾病。根据美国CDC近期公布的数据,截至6月11日,全美累计接种大约3亿剂mRNA新冠疫苗,已报告超过1200例心肌炎或心包炎病例。相关专家表示,出现心肌炎或心包炎属罕见情形,最常见表现是胸痛。年轻男性可能更容易在接种第二剂疫苗后的一周内出现症状,现已有309名30岁以下接种者因出现心脏炎性疾病入院治疗。
行星科学
《自然·天文学》发表的一篇论文表明,金星和太阳系中大多数行星的云中水分相对可用性太低,即使是已经适应地球极端环境的生命体也难以在其中存活。作者通过计算发现,硫酸液滴将金星云层内水活性降低到了0.004以下,不到生命极限所需的百分之一。相比之下,火星云里的水活性是0.537,只略低于生命宜居范围,接近地球第二层大气即平流层。木星大气的水活性允许生命存在,高于0.585,但云的组成成分限制了其宜居性。
该方法将有助于缩小地外生命搜寻的范围。
动物学近日,在一篇发表于《美国科学院院刊》的论文中,科学家比较了从184年前至今收集的澳大利亚水鼠样本的基因组数据,包括8种已灭绝的水鼠以及42种未灭绝的水鼠。研究显示,水鼠灭绝的速度十分迅速,且体型更大的水鼠更易灭绝。
此外,他们还发现被认为已灭绝的古氏拟鼠(Pseudomys gouldii),目前生活在西澳大利亚海岸几个小岛,已被命名为费氏拟鼠(Pseudomys fieldi)。不过,这种水鼠的数量已严重下降,生存区域也大规模缩小。
生物技术
据一项发表于《自然·生物技术》的新研究,科学家开发了一种完全植入、纤薄轻量的心脏起搏器,用于术后控制心率和心脏节律。该装置通过无线传输供电,无需引线和电池,且其组成成分在一段可调控的使用期后能被身体吸收。测试表明,该起搏器可成功起搏小鼠、大鼠、兔和犬的心脏,并在植入大鼠体内3个月后能完全分解。这个装置已经通过了一系列动物模型测试,能帮助那些需要暂时支持以维持心率的患者从心脏手术中康复。
能源
近日,由河北省煤田地质局组织实施的唐山市马头营凸起区干热岩开发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完成了干热岩发电系统性能测试,在我国首次实现了干热岩试验性发电,建立了干热岩钻完井技术体系和干热岩储层改造技术体系,为我国今后干热岩开发利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新冠疫情截至北京时间6月29日10时,据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最新统计,全球累计新冠确诊病例181380036例,死亡病例3928598例。
6月28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18例,均为境外输入病例(云南4例,福建3例,广东3例,安徽2例,四川2例,陕西2例,上海1例,浙江1例);无新增死亡病例;无新增疑似病例。
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无症状感染者30例(均为境外输入);当日转为确诊病例4例(均为境外输入);当日解除医学观察13例(均为境外输入);尚在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494例(境外输入47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