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们那旮旯玩的嘎啦哈,竟然出现在古罗马图画上?

作者: vicko238

来源: 果壳

发布日期: 2021-06-27

嘎啦哈游戏起源于东北,是一种使用动物距骨的抛接游戏。这种游戏不仅在东北流行,而且在古罗马时期的地中海地区也有类似的游戏,显示出其世界性的普及。通过历史和考古发现,嘎啦哈游戏被证明在多种文化中都有出现,且玩法多样。

在我的老家东北,流传着一种叫做“嘎啦哈”或者“嘎啦哈”的玩具。嘎啦哈不是汉语,是满语里牛、羊、猪之类的后腿关节骨的音译。这块方形骨头在解剖学上称为距骨,长在小腿下面,是脚腕的一部分。而在东北,羊距骨叫羊嘎啦,猪距骨叫猪嘎啦,四、五个一套,是比赛抛、接反应的玩具。

二十多年前,在“大富翁”之类的古早桌游尚未普及的年代,丢嘎啦哈就是东北炕上、桌上、床铺上的常见游戏。两人一组,玩家要先抛起一个嘎啦哈,接着把桌上剩下的嘎啦哈尽量多地抓起或翻到特定的面,随后同手接住掉落的那块。

我一直以为,嘎啦哈游戏是东北的地方性产物,是过去烹牛宰羊的副产品,直到看到了这幅古罗马图画,我感到自己穿越了。画面里,一个女人蹲在地上,手背上稳稳地放着一块骨头,手掌朝下,下面又是两块坠落中的同样大小的骨头。这些扁骨左右两个窄面扭成“S”形,两个宽面一凸一凹,不就是东北的嘎啦哈么?

人类从什么时候开始玩嘎啦哈?在查找了更多资料后,我发现丢嘎啦哈几乎是个世界性的游戏。在希腊语叫做“astragaloi”,在拉丁语叫做“tali”,在英语里叫“knucklebones”或“hucklebones”,蒙古语叫做“shagai”,和中文里的“嘎啦哈”或“羊拐”相同,这些单词都是指动物距骨,甚至特指羊的距骨。

为了确定嘎啦哈游戏多么流行,我咨询了身边几个小伙伴的嘎啦哈玩法:辽宁小伙伴A抛上去两个嘎啦哈,在落地前抓上地面的两个,再接住掉落的嘎啦哈(一套四个)。辽宁小伙伴B抛上去一个橡皮球,在落地前尽量多地抓住地上的嘎啦哈,再接住球(一套五个)。吉林小伙伴C抛上去一个沙包,在落地前把地上的嘎啦哈翻到特定的面,再接住沙包。甘肃小伙伴D用石子,抛上去石子,用手背接住尽量多的石子。

UUID: ad757dda-add0-4fd4-a123-3e011ebb53f5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果壳公众号-pdf2txt/2021/2021-06-27_俺们那旮旯玩的嘎啦哈,竟然出现在古罗马图画上?.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57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