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珧与足丝织物

作者: antares

来源: 物种日历

发布日期: 2021-06-23

本文详细介绍了大江珧这种地中海大型贝类的特性及其足丝的独特用途,包括足丝的纺织历史和现状,以及大江珧面临的濒危问题。

大江珧(Pinna nobilis)是一种生长于地中海的大型贝类。在英文里被称为noble pen shell或是fan mussel——看它的形状,确实有点像鹅毛笔或者半开的扇子。大江珧通常体长30-50厘米,最大可以长到1.2米,一个贝里能挖出将近1千克的肉。过去人们将它作为一种食物,红色的贝壳则可以做装饰物,只是对其肉质的评价则是褒贬不一。

大江珧最独特的一点是它的足丝可以用来纺线和纺布,这种织物又被称为海丝。科幻作家儒勒·凡尔纳在他的著作《海底两万里》里给尼摩船长安排的就是这种“贝足丝织造的衣服”,凡尔纳形容这些衣物“又软又暖”,不过这只是小说家的想象而已。足丝织物真正的特征,还要看科学的分析。

和大多数贝类一样,大江珧也可以分泌出细长的足丝,以便附着在岩石上。足丝由蛋白质组成,接触水之后就会硬化成为细丝。大江珧足丝的纤维横截面呈椭圆形或者杏仁形,这是它独特的特征,在其他天然纤维中都没有发现。它的粗细在10-50微米之间,和其他天然纤维是一样的,并不像某些报道中描述的那样“比其他纤维要更加纤细”。

有一种常见的谣言是足丝织成的手套轻薄到可以塞进核桃或鼻烟盒里,但从实际样品上看这根本不可能,通常为这个谣言配的图则是以牛胚胎皮制成的手套。由于足丝的氮含量较其他天然纤维少,这一点也可以用来鉴定一份织物是否是足丝编成。

大江珧足丝的染色能力不是太好。这与它的表面是疏水结构有关,这种特性在海中能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但是对于织物染色来说就不那么妙了,由于这种疏水性角质层的存在,足丝并不能像其他天然纤维那样均匀而稳定地让染料覆盖在表层。

当然了,足丝之所以被人们看重,其原因之一就是因为它的天然金色色调,因此对它再次染色无异于买椟还珠。但是对足丝进行加亮则很重要,织工们利用柠檬浸泡,让果酸将足丝从深金色变为更为浅而明亮的色泽。所以我们能见到的大江珧足丝织物,颜色通常为自然的深金、橄榄等色调到经过增亮的蜂蜜与金色这样的变化。毕竟,如果能在阳光下呈现出金色的光彩,其实就无需其他颜色再为之增辉了。

据说很多古代文献,乃至圣经中都有提到byssus(足丝)这种织物,这也让许多文章对足丝的历史产生了各种解读和联想。但这里有一个微妙的问题,byssus这个词古代的意思是高级的亚麻或丝绸织物,它作为“贝丝织物”的意思要到1555年才第一次出现。倘若哪篇文章中援引《圣经》或是古希腊记载的byssus,几乎可以肯定它是理解错了字词。因此,必须明确提及从贝类产生才好确证。

现今,大江珧足丝纺布这一技术的继承人已屈指可数。见诸报道的只有意大利圣安蒂奥科岛上的几名纺织者。1920年,一名叫伊塔罗·戴安娜的纺织大师在岛上开设了纺织学校,教授包括海丝制造技术在内的纺织技术。伊塔罗的学生埃菲西亚·穆罗尼伊又将技术传授给了几个学生,学生又将技术传给了自己的后人。

除了她们,还有一名叫基娅拉·维戈的女性,在新闻报道中被描绘成海丝织物的唯一传人,还会亲自下海采集海丝,但这个说法似乎有些过分夸张。事实上,人类活动已经大幅改变了大江珧的生存环境,1992年大江珧作为濒危物种进入IUCN红皮书,任何捕捞行为均视为违法。纺织者们也只能用几十年前采到的足丝纺线织布,或是试图使用其他贝类的足丝,例如牛角江珧作为代替品,以使工艺本身继承下去。

而2016年开始出现的一种寄生虫更是让原本就处境艰难的大江珧雪上加霜。这种寄生虫会让大江珧的壳无法闭合,让它无法进食导致死亡。至今为止这种新的病原体已经杀死了99%的大江珧。

UUID: 73ef8aaa-a1ec-4456-ab4f-fe70318922ed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物种日历公众号-pdf2txt/2021年/2021-06-23_“海鲜”织成的金色手套,你戴过吗?.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47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