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亿网友点赞高考场外举横幅的爸爸,我却看到了育儿大问题

作者: 小姜毛

来源: 果壳童学馆

发布日期: 2021-06-22

文章讨论了在高考场外举横幅表达爱意的父亲受到网友点赞的现象,并深入分析了育儿中的压力问题。文章指出,虽然这种表达爱意的方式值得称赞,但并不适用于所有孩子,可能会对某些孩子产生反作用。文章进一步探讨了孩子面对压力时的真正需求,以及父母如何正确地支持和帮助孩子应对压力。文章还提供了具体的育儿建议,包括调整父母自身状态、创造平复孩子情绪的机会、引导孩子自我观察和寻找解压方式等。

前阵子,一位送孩子高考,手持横幅“不管你考的怎么样,爸爸妈妈都很爱你”的爸爸,被无数网友点赞,送上了热搜。图 | 红星新闻

网友们纷纷表示,这位爸爸的做法太温暖了,好想要同款爸爸。的确,这位爸爸迈出了上一辈父母没迈出的那一步,能用平常心对待高考,同时勇敢表达对孩子的爱和鼓励,值得点赞!但这样的做法适用于所有孩子吗?其实不是,对有些孩子来说,还可能起反作用。不少心理学和脑科学相关研究,又向前迈了一步:

当孩子面对压力和挑战时,我们的好意,为什么有时候却起了反作用?孩子承受着压力时,他正经受着什么,他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作为父母,我们平时可以怎样做,才能帮助孩子战胜压力?

果壳童学馆是果壳旗下的亲子帐号。这里有一群好奇心爆棚、爱探索、爱实践的高知父母。提供大视野、体系化的教育观点,分享可信赖、有深度的育儿干货文章。给孩子以独立探索世界的方法,帮助他们在多变的未来成为独一无二的发光体。

错位的帮助,会成为孩子的压力源。当孩子面临比较大的压力,心情比较紧张,你会如何安慰呢?对孩子说“没关系的,加油!”、“没事的,别在意”?这样的回应真的管用吗?根据我的亲身经验,我发现很多时候,不仅不管用,还会让娃很反感。为什么呢?明明是好意,娃却不领情,甚至有时候还会发脾气。是娃难伺候吗?当然不是。之所以会出现上面的反差,是因为我们的做法和孩子真正的需求之间存在错位。

也就说,我们的帮助,跟孩子的压力源不适配。然而在众多好心办坏事儿的情景里,还有一种最糟糕的情况——家长本身,成了孩子的压力源。

就像热门剧《小欢喜》中的乔英子一样,相比于高考,更让她喘不过气来的是妈妈宋倩的控制。那要如何避免成为孩子的压力源呢?日常生活中,靠自己去发现孩子的压力源,难度还挺高的。好在心理学家和脑科学家在压力领域做了不少探究,他们的研究可以给我们线索。加大拿心理学家斯图尔特博士,将人的压力源划分为五大领域:生物域、情绪域、认知域、社会域、共情和亲社会域。

压力的五大领域并不是各自独立的,而是一个互相影响的动态系统。当一个领域的压力警报响起,就会引发其他四个领域的连锁反应,五大领域的齿轮同时运转,孩子的压力感受逐步升级。

了解了压力源,孩子有压力时,如何处理呢?要找出所有让他感到有压力的因素,然后逐个击破吗?这是不是太难了?

是很难,但好消息是,五大领域之间互相关联,如果确认了一种核心压力源,并付出行动,减少孩子在该领域里的压力负荷,就能同时降低孩子在其他领域的压力。然后经过一轮一轮的减压,最终孩子能靠自己的力量走出压力。是的,最终要靠孩子自己走出来,要相信我们的孩子自己有能力应对压力,只是有时候压力过载,实力没发挥出来。

那么要如何具体把握好度,去支持压力中的孩子呢?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点是,调整好自己的状态,不要卷入到孩子的压力里。有脑科学的研究显示,当孩子压力过大时,会进入应激模式,具体表现为心跳加速,肌肉紧张,身体能量大量消耗,理性脑无法工作。如果长时间在这种应激模式下,大脑就会对压力非常敏感,更容易受到刺激,会变得喜怒无常,甚至出现攻击性行为。

尤其是当孩子处于小升初、中高考等成长关键期时,由于学业和自我评价方面的多重压力,一点点小事儿,比如没能穿上他喜爱的那件衣服去上学,或者提醒他早点儿完成作业,就能刺激到孩子,导致他们情绪爆发。

总之,应激模式下的孩子,就像一只炸毛的猫,不管我们怎么哄,只会往一个它觉得安全的地方缩,然后再对我们嗷呜嗷呜吼叫。因此,这个状态下,我们的关注点,最好不要放在改变孩子的某个具体行为上,也不要真的相信孩子的气话,被他带跑偏了。而是要从整体看待问题,往深层挖掘:孩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压力源在哪里?

其次,给孩子创造平复下来的机会和空间,以便之后能跟孩子展开谈话,及时找到孩子压力的主引擎,关闭它,停止压力的恶性循环。整个过程中,我们要保持淡定的心态,敏锐的观察孩子,看到他那些被压抑的情绪、描述不出来的困惑以及无法说出口的需求。也要秉持稳定的支持态度,尊重孩子此刻的负面感受,给它们发泄的出口、给孩子的感受兜底,接住他的恐慌,让他不再逃避或是攻击自己。

最后,等孩子平静下来后,陪着他去探索适合自己的解压方式,向他传递信任:他可以发掘出自己的力量,来应对眼前的挑战。

除了在孩子压力大时,给予孩子支持。更重要地是帮助孩子找到处理压力的方式、方法。我在查阅了斯图尔特博士的著作、美国儿童发育研究学会的文章、以及美国儿科学会的父母指南后,总结了四个非常实操的方法:

1、在没有头绪的时候,主抓生物域,照顾好孩子的身体,让孩子吃好睡足多运动。大脑在压力模式下,会消耗非常多的身体能量。当孩子的能量供给更跟不上时,他感受会更糟。及时给孩子补充能量,孩子才有力气打好跟压力的拉锯战。

2、观察孩子的情绪反应,当孩子明显烦躁时,用肢体语言来抚慰孩子。当孩子情绪消沉时,优先用肢体语言来跟孩子沟通。拥抱孩子,抚摸他的头发、轻拍他的后背,要比我们说上十句百句安慰的话还管用。尤其当孩子已经明显进入到应激模式,用言语去交谈,或是试图纠正他的行为,反倒会加重孩子的压力感受。

3、当孩子平静下来之后,跟孩子一起讨论压力源,引导孩子自我观察。如何跟孩子讨论可能是很多家长最关注的。

这部分最关键的是要注意顺序,一定要先跟孩子聊想法和感受,再聊判断。如果我们把顺序颠倒了,我们所说出的话,就变成了对孩子的教训,不是跟孩子站在同一战线,而是在使用父母的权威。具体可以这样引导:我感觉到你有些烦躁,发生了什么事儿?我知道了,这件事儿让你很生气,所以你才.....你当时是怎么想的呢?原来你的想法是这样的呀,妈妈知道了......确实是这样呢,.......会让人感到很有压力。

4、和孩子一起找到应对压力的方法。当我们跟孩子一起验证了压力源,让他感受到自己是被支持的之后,孩子就能把注意力放在如何解决眼前的困难上了,这时候,就要让孩子充分发挥自己的力量,找到适合自己的平复办法。可以引导孩子去发现、去寻找哪些方式可以让他自己感到平静和放松,可能是玩玩他最喜欢的玩具、或是自己待一会儿,听听音乐、随手涂鸦、或是去户外跑跑跳跳。每个孩子放松的方式都是独特的,选择孩子舒服的即可。

记住要充分鼓励孩子自己做决定,尊重他的尝试,这对培养孩子的自我调整能力非常有帮助。

文章的最后,我想提醒下各位父母,别忘了照顾好自己。养育孩子着实不易,在帮助孩子消解压力的同时,别忘了关照下自己。而只有先调整好自己,也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

本文来自果壳旗下的亲子公众号“果壳童学馆”。

关注她,然后在后台回复如下关键词,获取各类育儿资源哦~(先关注,再回复)回复“科学育儿”,获取本文章所属的《科学育儿研究》专栏所有文章。回复“内驱力”,获取儿童内驱力培养指南。回复“科普动画”,获取21部优质儿童科普动画(含中英双语资源)。回复“分龄”,获取0-12岁儿童分龄阅读指南。回复“去大自然”,获取夏日带娃探索自然攻略(家养蚕攻略、城市公园探险指南、自制水草缸/雨林缸攻略等)。

UUID: 69b5bcf8-2171-4a88-9c4f-f7c571527227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果壳公众号-pdf2txt/2021/2021-06-22_上亿网友点赞高考场外举横幅的爸爸,我却看到了育儿大问题.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85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