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晚上好,非常荣幸受学部的邀请来做一个简短的报告,今天,我想谈有关科研诚信的问题。报告内容主要有三项:第一,是科研诚信的内涵;第二,灰色地带的科研诚信;第三,创新与诚信之间的关系。
科研诚信是科研伦理的一部分,包含科研行为的伦理准则,即科研过程、交流、报导的诚信准则。科研伦理的另一方面是科研的目标和方法的准则,包含我们合乎社会伦理的科研目标和研究方法,比如临床研究和动物实验的一些伦理准则。
科研不端行为是围绕科研诚信准则而定义的。上世纪九十年代,国际上对此已有共识,认为有三类科研不端行为。是在提议和执行科研项目,报导和评审科研成果时候有三种不端行为,包括伪造、篡改和剽窃,所谓FFP。
数据的篡改和报道不忠实的情况是常常出现的,比如有不当的数据操作或者论文表述,一般读者不知道原始数据,审稿的人也看不出来。有些作者选择符合自己假说的数据,可以不报道与自己结论有冲突的结果。另外,在工作成果出来的时候,有不实的、浮夸的、甚至蒙骗式的报导自己的成果。有些科学家为了个人的荣耀,为争取大众的关注,为了职位升迁和个人利益、为获取科研资助做出这种事情。
我今天还要重点谈灰色地带的不端行为。无论国内或国外,灰色地带不端行为都是最严重的,这包括灰色地带的篡改行为、剽窃行为,论文署名的不端行为,科研成果评审的不端行为,科学交流和竞争的不端行为。这里面有些问题。科学想法很多人都有,很多想法是科学交流之中碰撞出来的,很难说哪个人先拥有某个想法,也很难说别人原来没有这个想法,因此,要判定是否有剽窃别人想法的行为,是非常困难的。
最后,我想谈谈创新,创新非常重要,创新里面也包括要诚信,科研工作必须要严谨,科学追求要执着,敢走新路的胆识,科研工作的诚信。我们教育和科研机构的传统跟创新问题,我们传统的教育是传道、授业、解惑,是对已有知识和规范的教育现在的教育,大部分还是这样的教育。但是真正的创新,需要的是质疑,需要争辩,需要挑战学术权威,这是科学探索和创新的基本要素。
蒲慕明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神经生物学家1948年出生于江苏南京;1970年毕业于中国台湾“清华大学”;1974年获得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博士学位;2009年当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2018年转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学术主任、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主任;从上世纪80年代起积极参与国内高校与研究机构的建设,1984-1986年任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首任系主任,1989-1991年任香港科技大学建校筹委会委员,1999-2019年任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首任所长。
2012年起全职在上海工作,2017年恢复中国国籍。
版权说明: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形式的媒体转载和摘编,并且严禁转载至微信以外的平台!文章首发于科学大院,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科学大院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