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深海鱼类总能让人产生很多遐想。比如古代挪威人就相信伤害到皇带鱼的人只能捕到很少的渔获物;而在日本的民间传说中,罕见的深海鱼类被海流冲上岸或者被网具兼捕到则是地震的前兆。统计发现,共有45种被冲上岸的深海鱼类在日本被赋予了预测地震的能力,而皇带鱼算是其中知名度最高的了。
皇带鱼(Regalecus glesne)的拉丁属名Regalecus来自拉丁语regalis,是皇家的意思,侧扁修长的体型和带鱼很相似,因此得其中文名。其实,在分类上皇带鱼和带鱼的关系非常远,一点都不亲。带鱼隶属于鲈形目带鱼科,口大嘴巴尖长,牙齿发达锋利,尾部细长。而皇带鱼则隶属于月鱼目皇带鱼科,和我们之前介绍过的“温血”月鱼是近亲,口小嘴巴钝,没有牙齿。
皇带鱼属里有两种大鱼,它们都有特别的杀马特发型。背鳍最前端有数条鳍条延长呈2个冠,两个冠上的鳍条数可以用来区分两种皇带鱼,本文的主角皇带鱼头冠上的鳍条数为6-8(第一冠)+5-11(第二冠),而勒氏皇带鱼(Regalecus russelii)的是3-6+1。皇带鱼腹鳍的第一鳍条也是呈丝状延长,上面还会有多个圆形的膜状结构,特别像一个时髦的首饰。
皇带鱼是世界最长的硬骨鱼类。有报道称,最长的一只足足有17米长,和最大的鱼类鲸鲨也就差了1.8米。因此皇带鱼偶尔被海流冲到岸上后,都是好几个人把它们托起来拍上一张全身照。巨大修长的身躯加上杀马特发型,很容易让人将它们和妖魔鬼怪联系起来,因此皇带鱼很可能是古代和近代渔民或者水手们口中海怪或大海蛇的原型之一。
皇带鱼栖息在全球温带和热带大洋15-1000米的水层中,主要生活在200米以下的深海,鱼卵和幼鱼则漂浮在表层生活。皇带鱼以小型的鱼类,头足类和甲壳类为食,磷虾是它们的最爱。在捕食时,皇带鱼会使头部朝上,身体保持竖立状态,将头冠向上竖起,长丝状的腹鳍则水平向外伸直,通过小嘴吸吞、鳃耙过滤海水来获取食物。这种摄食的姿势可能会帮助皇带鱼感知猎物和周围的环境。
皇带鱼的近亲月鱼经常会被商业捕捞上岸,甚至形成了小规模的消费市场,而遇见皇带鱼可就基本全凭运气。对皇带鱼进行生物学和解剖学等科学研究的样品经常也都只有1尾,还都是被冲到岸边并幸运地被科学家们收集到的个体,除此之外更多地只是记录一下皇带鱼发现的地点,大小等信息。
1772年就已经被命名的皇带鱼,直到1996年潜水员才在巴哈马附近海域第一次拍摄到皇带鱼活动的样子。之后比较幸运的有限观察中发现,皇带鱼在游动时是保持全身挺直的体态,无论是横着竖着还是斜着,依靠背鳍的波动来提供运动的动力。受到威胁时,它们并不是掉头跑路,而是改变背鳍的波动方式进行倒车,让自己朝着尾部的方向偷溜,需要快速逃跑时则会让身体横着或头朝下倾斜,然后像鳗鱼一样快速波动身体溜掉。
皇带鱼和地震有关联的记录最早可以追溯到1743年日本人菊冈的记录,他描述了一条皇带鱼在海滩上出现后30天,日本发生了一次大地震。之后这样的报道在日本层出不穷并广为流传。科学家统计了从1928到2011年间,日本226次深海鱼类的出现和211次地震之间的关系,发现深海鱼类的出现和地震之间并没有任何联系。
其实皇带鱼为何被冲到岸边至今还是个谜。有研究发现,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搁浅的皇带鱼和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存在一定的联系。这可能是由于厄尔尼诺导致表层海水温度升高,皇带鱼生活的水层温度下降,皇带鱼为了追随猎物而来到表层海水,最终被冲到岸上,但这只是一种猜测。在我们对皇带鱼及其生态系统的行为和生物学等有更多了解之前,很难更详细地回答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