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太平洋上免费的“鱼子酱”大餐,你敢吃吗?居住在萨摩亚群岛上的萨摩亚人,每年11月都会迎来盛大的美食狂欢,由于这顿美食的主角略带咸味,常常配着面包一起食用,一些人把它称作“鱼子酱”盛宴,而且完全免费。实际上它并不是真正的鱼卵,而是海洋环节动物——矶沙蚕。
南太平洋接近萨摩亚的一些岛屿附近,每年11月望月之后的一周,大量的绿矶沙蚕为了繁殖,会在同一时间群游到海面,这事儿一般持续3天左右,通常发生在日出前的几个小时。当地不论男女老少都会在这时聚集至此,像过节一样欢天喜地拿着手电筒和渔网来捕捞它们。
这些像粉丝一样的“虫子”是南太平洋的一道特色美食。打捞活动在几小时后就结束了,人们满载而归,据说当地人会直接将生的蠕虫当做刺身直接扔进嘴里。通常在打捞的第二天人们会像过年一样庆祝一番,他们会把沙蚕油炸或者烤制,然后涂抹在面包上或者用面包树的叶子卷着吃。
提到环节动物我们第一个想到的往往是蚯蚓,记得小时候从自家花盆里就能挖出来几只,实际上蚂蟥、水蛭、沙蚕等都属于环节动物,全世界的环节动物有16000多种,它们生活在潮湿的陆地、淡水和海水里,且多数种类都生活在海洋里。
绿矶沙蚕是多毛纲矶沙蚕目矶沙蚕科,可以营自由生活的物种,平时栖息在珊瑚礁的孔洞里,雌雄异体,没有固定的生殖器官,在繁殖季节由体腔上皮发育为精巢和卵巢。绿矶沙蚕有个特别有意思的地方,就是在生殖时期,身体后部的体节通过分化变成与身体前部不同的生殖节。
一些太平洋岛屿原住民之所以有食用沙蚕的习惯,主要原因是当地食物种类有限,而沙蚕类刚好营养丰富。作为生活在美食大国的笔者来说,突然觉得无比幸福。据研究表明,沙蚕类蛋白质的含量为15%,对比来说牛肉为19.5%;脂肪含量是牛肉的一半;同时钙的含量是牛肉的3倍,磷的含量是牛肉的2倍,铁的含量和牛肉相当。这样一比较,似乎没有比食用沙蚕更经济划算的事情了。
当地人认为近年来由于大量商业捕捞,以及珊瑚礁栖息地的破坏,导致整个种群数量比以前有所下降。当人们拥有的食物种类越来越多时,很多曾经用来饱腹的食物,变成了当今市面上昂贵的野味。在品尝沙蚕大餐之前,我们是否应该想一想,在自然界中有更多的生物,比我们更需要它们来填饱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