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到“博弈”,或许你脑海中出现的就是在赌场港片中,大佬们脑子飞快地算着对家手里的牌,想要如何把手里的方片A做成一张大牌的经典场景。但如果放在你自己身上,你或许会说你是经济学小白,不懂不懂……但其实,在你我的生活中,每时每刻都在上演着博弈论的精彩情节。什么是博弈?怎么赢?1950年,美国兰德公司的梅里尔·佛勒德和梅尔文·德莱歇提出了最早的“囚徒困境”博弈。
一经推出,艳惊四座,因为小到推杯换盏中的人情世故,排队结账时的心中算盘,大到大国之间的激烈角逐,国际舞台背后的暗潮涌动,都能看到囚徒困境的影子。犯罪嫌疑人A和B被警察逮捕,单独监禁,不能互通消息。警方并未掌握确切的证据,只能将两者分开审问。审问中向两者提供了同样的选择:如果两者都拒绝合作,各自判罚1年;如果仅一方A指认另一方B,则A被释放,B判罚3年;如果双方相互指认,则各自判罚2年。
这整件事最巧妙的地方在于充分利用了人性,从自己利益出发做出的所谓理性选择,得到的却是最差的结果,这才是囚徒困境最终的启示意义。这么看,与其说生活中的种种事件是博弈,其实它们更像是人类面临的一场又一场的困境。在我们希望走出困境的过程中,由于人类“聪明”的本性,却更容易在困境中越陷越深。赌博中,一个赌徒赢了200元,就一定有人输200元,总体利益不增不减。
但现实生活中,更多时候是看似一人获利,但总体利益反而更少。其实,在博弈中要想取得共同的胜利,其实唯一能做的,就是像无计可施的囚徒一样合作和共赢。人类取得了今天的胜利,却有可能输在明天。随着人类社会机器运行地越来越稳定,今天我们生活中已经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国际间相互合作,通过合作取得共赢已经成为全人类共同的目标。但是也有例外。
在多年谈判中,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始终没能在环保和利益等根本问题上达成一致。在环保这个全球化的“囚徒困境”里,每一个国家手里都握着一片木板,只有所有国家都尽可能把手里的木板变长,才能尽量打造一个装更多水的桶,取得更多的环保成果。但各国在协议应对气候变化的贡献方面仍存在不少分歧,特别是在涉及温室气体减排量如何分配、所需资金怎么分担等关键问题时,谈判尤其艰难。
不仅如此,对于全球各国艰难达成的《巴黎协定》,美国还自顾自地玩了场“退群”的把戏。看似有人省了一块木板,但对于更多人来说,也损失了一块木板,这样一来,事情依然没有变好。事实上,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使得大气中的碳排放量已经增加了近50%,温室效应日益严重。《巴黎协定》建议将升温控制在2˚C以内——多项研究表明当平均气温上升2˚C时,地球将面临重大的危险。
这并不是室温从28˚C变为30˚C那样相差无几,也不是体温39˚C那样“问题不大”,而是当这个临界温度被跨过,大自然的自我平衡机制会慢慢减弱,质的转变将逐渐发生。比如,雨林会从水分制造器变成一个自我烘干机,最终退化为热带草原,并在整个过程中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同时夏季北极海冰将大量融化,澳洲的珊瑚礁也会减少99%[1]。
科学模型预测不同程度碳排放下,2100年时地球平均气温的增长幅度 | Vox.com。然而在《巴黎协定》约束下,2020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的《排放差距报告》[2]又指出,尽管新型冠状病毒病(COVID-19)大流行导致二氧化碳排放量在2020年出现短暂下降,但这种减排对气候的长期影响可以忽略不计,世界仍然朝着截至本世纪末升温超过3°C的方向发展。缓慢融化的南极冰川 | 图虫。
人类面对的,是一个被透支的未来。还好,如果全世界人类尽快采取有效的行动,就依然有希望能避免让下一代背负无法偿还的“生存贷款”。打破“囚徒困境”收获“碳中和”。现在人类文明已经发展到了相当的程度,就像一列无法掉头的火车,轰隆轰隆踏着时间的洪流滚滚向前,再也回不到那个刀耕火种的过去了。不过,想必没有几个人愿意回到过去,生活必须得继续呀。在保证生活质量的同时,如何减缓碳排放带来的一系列环境恶化的问题呢?
你或许会觉得这简直就是天方夜谭,毕竟工业生产离不开消耗能源,但能源又和碳排放有着直接的关系,但其实减排与经济增长并不冲突,中国就在全球范围内带了一个好头。
在Cell旗下刊物One Earth上的一篇研究论文,就分析了中国2005至2015年间294个城市二氧化碳排放清单,发现从2005年到2015年,已经有31(11.0%)个城市的经济增长与碳排放之间存在强脱钩关系——碳排放并不因为GDP的增加而增加。还有185(65.6%)个城市实现了弱脱钩,即碳排放比GDP增长缓慢。[3]可以说,中国用自己的实力告诉全世界,减排和经济发展是可以并存的。
采用人均碳排放量和人均GDP作为指标,发现随着人均GDP的增加,人均碳排放先增长后下降 | 参考资料[3]。和碳中和一起出现的,还有“碳达峰”,是要求碳排放在设定时间后不再增长。欧洲发达国家大约在20世纪90年代实现的碳达峰,并承诺在2050年实现碳中和,从碳达峰到碳中和足足花了60年。但在去年9月我国提出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仅给自己留了30年时间。
显然,相比西方国家,作为优等生的我们,决心更强,紧迫感也更重。放眼世界,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国家致力于“净零排放”。截至2020年,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51%的126个国家已通过、宣布或正在考虑实现净零目标。同样,众多能源企业也在发光发热。壳牌在2020年已经制定了一个“宏伟目标”——在2050年或更早实现净零排放,同时通过能源远景计划,不断改进着能源系统转型方案,朝着这个目标迈进。
实现“净零排放”的首要任务就是减排,使用清洁能源替换化石能源是一个好思路。值得一提的是,我国早在2016年就实现了风能发电新装机总量已经达到了全球的42.7%,位居世界前列,到了去年中国风电装机量更加激增178%,超过去三年之和。同时,我国太阳能发电也保持着增长的势头,去年达到了8.9%的增长率[4]。
在中国努力实现环保目标的过程中,也不乏众多企业努力的影子,就拿壳牌来说,其在中国的珠海工厂,预计每年可以利用太阳能发电1500兆瓦,这相当于免去了1100吨的温室气体排放。而在壳牌的润滑油调配厂中,50%的电力也来自可再生能源。除了自己努力,壳牌多年来也一直在和各领域合作进行着能源创新。
氢能作为未来能源的重要成员,是壳牌的重点开发对象,在跟戴姆勒、依维柯、OMV和沃尔沃的H2Accelerate合作项目就对未来十年进行了规划,将在全欧洲大规模地推广氢燃料卡车基础设施。而且壳牌还特别会“以清治氢”,在德国、荷兰和中国,通过将海上风电和太阳能这样的清洁能源,与电解制氢工厂相连以生产绿氢,来加速绿色电力的生产。
2020年2月,壳牌与其联盟合作伙伴一起,宣布建设欧洲最大的绿氢项目之一NortH2,这个风电场的发电容量预期在2040年将会逐渐增加到约10 GW,为世界输送源源不断的清洁能源。壳牌的太阳能电池板。第二个思路,是让能源变得更高效。
风力发电进行地如火如荼,根据IEC61400-1风力发电机设计要求,风力发电机(包括所有组件)的理想寿命应达到20年[5],但从相关数据来看,由于组件受到污染、润滑等影响,发电机性能并不十分理想。壳牌可耐压S5 320 Wind润滑油适用于风力发电机的离线过滤器,低起泡性和空气释放性也更加理想,提高齿轮咬合效率,让风电的诞生也更加低碳。壳牌的费托合成技术 | SeekingAlpha。
壳牌还通过费托合成实现了“气变油”技术,将天然气成功转化为纯度高达99.5%(基于IP 368饱和烃测量行业标准方法)的壳牌喜力超凡家族润滑油,没有杂质的它可以稳定地提升发动机油膜强度和抗磨能力,其优异的燃油经济性可以帮助减少3%(基于ACEA M111燃油经济性标准测试结果,与ACEA标淮相比)的汽车二氧化碳排放量。传统润滑油和使用Pureplus技术润滑油对比 | 壳牌。
当然,我们还可以通过植树造林,通过植被的生长来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植物自身或土壤中,从而减少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浓度。而壳牌在中国青海也开发了林业碳汇造林项目,造林总面积约60万亩。截至目前,其产生的碳核证减排量已经达到约25万吨。壳牌喜力超凡家族润滑油也在通过基于自然的碳中和解决方案,购买碳信用以补偿碳排,使超凡家族实现“净零碳排放”。
《巴黎协定》的温升控制目标不仅想达到2˚C以内,更在争取低于1.5˚C,因此壳牌也率先决定将之前制定的到2050年减少碳足迹50%的目标调整为65%,并抵消超过2亿升高级润滑油的年排放量,每年补偿约70万吨二氧化碳当量,这相当于减少约34万辆汽车的一年的碳排放量,朝着环保博弈中的共赢目标不懈努力着。一起找到身边的碳然后做点啥。
过度的碳排放会危害地球的生态,并与其他资源的过度消耗一起构成了“生态赤字“。而当地球进入了本年度生态赤字状态的那一天,就来到了当年的“地球生态超载日”。这个概念很早就被人类提了出来。不幸的是,自80年代开始,这个透支地球生态的日子就不断地波动性前移。比如1987年是10月23日,到了今年,它就变成7月29日了,这意味着后面的146天,地球的生态都将处于“负债”状态。
地球生态超载的日子正在前移 | DataMuse。这该怎么办?别慌。我们和壳牌一起做了一个减碳互动,扫描下方二维码或者点击文末原文链接,看看通过我们所有人的共同努力,可以给整个地球的“生态超载”状态带来哪些改善?其实看到这里,你或许已经明白,虽然环保有一个“囚徒困境”的魔咒,但我们并不用在当前的环境中过于焦虑,作为地球上重要的碳基生物,只需要我们每一个人从身边的小事着手,做出一点点的改变和贡献。
当全球76亿人的力量汇集到一起,相信改变就已经在发生,就可以打破碳排放“囚徒困境”的困局。让我们一起还这颗蓝星、也还人类自己一个没有负担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