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的快乐是什么?是冰块、冰西瓜、冰阔落!可是,每当我们想吃点冰,心里总战战兢兢的。这份战战兢兢,一是因为我们潜意识里就觉得冰水对身体不好;二是因为喝冰水容易被老妈数落。同一个世界,同一个妈。眼看着天越来越热,不喝吧,实在是解不了这夏日的暑;喝吧,又担心对身体不好……那这冰水,到底能不能喝啊?想知道答案,得搞清楚3个问题:“喝冰水不好”的说法从何而来?喝冰水对身体到底有什么影响?
为什么有人一喝冰水就难受?老妈不让你喝冰水,是有道理的。你认为中国人做的最“中国人”的事是什么?在外网上的这个问题下,最高赞答案就是——喝热水。但说实话,在很久很久以前,怕喝冰水的不止中国人。老外的说法更吓人——喝冰水会死人。听上去耸人听闻,但在当时是事实。在发现微生物之前,人们并不知道为什么喝冰水会生病,只是发现把水烧开再喝,好像就不生病了。
发现微生物之后,谜底就揭开了——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温度,在于卫生。工业革命、技术革新……外国人开始喝上了干净的冰水,也就养成了习惯。那为什么独独中国还在喝热水?因为直到民国时期,微生物学才传入国内,再加上当时传染病肆虐。人们开始意识到,把水烧开喝可以预防疾病。因此,新生活运动有一句非常响亮的口号——喝开水。而这件事距今也不过百年时间,喝热水的习惯也就流传到了现在。
至于冰水,在潜移默化当中,自然而然就成了不好的东西。我们都知道,身体要保持一定的温度才能正常工作,过高或过低都不行。寒冷对于身体来说是一种刺激,就像我们在冬天走出室外,身体会一激灵、竖汗毛、打寒颤……喝冰水也有类似的效果。那喝冰水会不会让身体变冷,影响正常体温呢?答案是会,但也就那么一丢丢。早就有研究者做过类似实验:让几位实验参与者在10分钟之内吃完一斤冰淇淋。
最后发现:他们的核心温度只下降了0.8℃,而体表温度一点没变。要知道,身体有一套严密的温度调节机制。在非极端情况下,体温虽然会受到外部(如气温)和内部(如吸入的气体、吃下的食物)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但始终都维持会在37℃左右。这背后其实是下丘脑的功劳。下丘脑是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一旦接收到温度变化的信号,就会指导身体立即做出反应。
就像天气变冷的时候,我们能明显感觉到手脚变凉、出汗变少、上厕所的次数变少……这套温度调节的机制,并不会因为是将冰水喝进了体内而有什么不同。喝了冰水后,核心温度降低了,身体就会启动这套体温调节机制:皮肤表面的血管收缩让血液更多回到内脏;竖毛肌让汗毛支棱起来减少散热;肌肉收缩颤抖产生更多热量……在这个过程当中,体温并不会受到太大影响。
但说到这里,可能有人要问了——体温是没变,但冰水直接进到胃里,胃受得了这温度吗?其实,早在100多年前,就有一位名叫Gilman的医生,做了个惨绝人寰科学求真的实验:让接受洗胃的病人喝下不同温度的水,然后马上抽取胃液测量温度。结果发现:喝下两大杯冰水,5分钟后,胃液的温度仅比体温低约2℃。而整个胃内的温度就更稳定了:不论是吃下冰冷还是滚烫的食物,胃内的温度变化都在0.3℃内。
也就是说,冰水喝下去,没几分钟就会变成接近体温的水。喝下去都不冰了,就更别提怎么伤害身体了。事实上,目前也没有证据表明冷水对身体或消化有害。即使是对于我们觉得最不能喝冰水的婴幼儿,很多地区的官方建议也是:只要孩子愿意,就可以直接喝从冰箱拿出的东西。而我们国家的台湾地区,邻国韩国、日本,其实也都有喝冰水的习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日常喝点冰水,并不是什么绝对的健康禁忌。
但确实有些人,一吃冷的、一喝冰水就会不舒服,那还是别贪凉了。经历过喝冰水之后拉肚子、感冒的人,肯定不在少数。一方面如前面所说,很多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温度,而在于卫生。已知的不少细菌和病毒都可能导致腹泻,而感冒,明确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和冰水没什么关系。另一方面,有些人一吃冰激凌就头痛、拉肚子,次次都中,很可能只是对冷更敏感罢了。
冷对于身体是一种刺激,就像有人能吃辣,有人不能一样,不同的人对于冷的反应和耐受程度也是不同的。一吃冰就拉肚子,可能是因为消化道平滑肌对温度相对更敏感,吃下的冰让胃肠道发生了痉挛。而一吃冰就头痛,在英语里甚至有个专门的名词——冰激凌头痛(Ice-cream Headache)。归根结底是因为头部为了保持温度而扩张血管,从而导致了头痛。不过,虽然冰水会让这些人不舒服,但不会造成什么实质的危害。
而医生看完病后随口说的那句“不要吃生冷刺激的食物”,通常也是为了避免不必要的刺激,不代表吃了冷的、喝了冰水就会怎样。总之,要不要喝冰水,身体最清楚。如果你一喝冰水就觉得难受,那不喝也罢。毕竟,我们没必要做让自己难受的事情。如果你觉得喝冰水很快乐,那就安心地喝。热的好还是冷的好,并没有绝对答案,自己舒服最重要。
空调开太冷的时候,一杯暖暖的热水下肚,从内到外浑身舒坦;炎炎夏日的午后,一块冰西瓜配杯冰可乐,瞬间赶走浑身燥热……一个字——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