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1000多年前,中国古人就表达了对皎皎明月的向往。到了21世纪的今天,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在探索月球的道路上不断前行。近日,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宣布制造出了一种可变形的小型机器人,该机器人呈球形,直径仅有80毫米,到达月球后会如同变形金刚一样“长出手脚”,科幻感十足!
JAXA计划于2022年将其送上月球,用作测试月球表面的尘埃条件,以了解月球引力对风化层的影响。探索月球,远比想象得更困难。2019年,JAXA宣布与丰田汽车公司达成合作,联合研究如何利用燃料电池电动车技术为载人月球漫游车提供动力的技术。一旦该技术实现并应用,就可以大大延长漫游车的续航时间。如此一来,即使可输送到月球的能量有限,这种漫游车在月球表面的总巡航范围也将超过10000公里。
JAXA希望能于2029年成功发射这种载人月球车。作为漫游车开发工作的一部分,JAXA与多家公司机构进行合作,采用玩具制造商TOMY公司和同志社大学的小型化技术、索尼的控制技术以及JAXA空间环境处理开发技术,最终制造出一种小型月球机器人。该机器人呈球形,直径约80毫米,重约250克,可谓“超小巧、超紧凑、超轻便”。
不过更让人眼前一亮的,是它会“魔法”、能“变形”:一旦在月球上成功部署,它就会“打开自己”、分成两半,中间有一个连接轴,分开的两半随即充当“车轮”,让机器人能够在恶劣的月球环境中行动自如。此外,机器人的小巧体积还能显著节省着陆器的空间,有助于减少运输到月球的设备体积。因此,它有望在未来的月球探测任务中发挥积极作用。与拥有众多成就的中国航天相比较,日本的航天历史其实也不算短。
1998年7月,日本曾发射过一个火星探测器“行星-B”,使得日本成为世界上第3个发射火星探测器的国家。2003年5月,日本发射了“隼鸟”号小行星探测器,尽管遭遇多次故障,但“隼鸟”号最终成功造访了小行星“丝川”,并在2010年带着样本重返地球,成为人类首个从小行星上带回物质的探测器。
2014年12月,日本发射了“隼鸟2号”小行星探测器,经过约3年半的长途太空旅行,“隼鸟2号”小行星探测器成功飞抵目标小行星“龙宫”。此后,日本就一直致力于从小行星上取得陨石样本,以研究小行星的形成历史和太阳系的演化等问题,小行星探测未来在资源开发中可能也具有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