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场景大家应该不会陌生:你路过了一家面包店,刚烤好的面包好香好香,于是奶油味和原味的你一样买了一个;同事下午组团点炸鸡外卖,这次你忍住了没有参与,但伴随着酥皮在同事们唇齿间破裂的油香四溢,你还是开口说:“我也想要一块~”嗅觉对于人的诱惑力太大,我们常常因为诱人的“食物气味”而步入了计划之外的咖啡厅、奶茶店、火锅店……Giphy.com
动物又何尝不是?嗅觉是海洋生物锁定食物定位的重要手段之一,食物在水中会散发着自己的化学信号,而捕食者会通过自身的嗅觉系统分辨出水中的化学成分可能蕴含的信息,进而帮助自己游向食物、猎杀食物。每一种食物的气味都来自好几种气味分子的组合 | 参考资料[1]
比如海洋生物会被藻类的气味吸引——一种叫做二甲基硫醚的化学信号。当塑料垃圾进入海洋开始“扬帆起航”,表面就很容易被藻类覆盖。当海鱼海鸟像往常一样张开嘴用餐,对着藻类多的地方一口下去,就极有可能吃到一个伪装成食物的矿泉水瓶。一项研究中,发现垃圾的平均海鸟巢数量 | 参考资料[2]
和人类不一样的是,更多维的认知力让人类不太会被不能食用的物品欺骗,即使遭遇误食,我们还有医院。而有的“食物”,一旦进入动物的食道,就可能伴随它们一辈子,在深海里来去浮沉,比如看似远离人迹的格陵兰睡鲨。
格陵兰睡鲨(Somniosus microcephalus),一种庞大如大白鲨的深海鲨鱼,栖息在比任何鲨鱼都北的北大西洋海域,却有着孤独而悲伤的一生。
因为生活在极寒的海中,格陵兰睡鲨的一切似乎都很慢。代谢慢,所以它是地球上已知最长寿的脊椎动物,寿命可超过400岁;行动慢,所以容易被一种叫做Ommatokoita elongata的桡足动物寄生在眼周,这种寄生动物会逐渐吃掉格陵兰睡鲨的角膜,导致它们局部失明。因此,许多格陵兰睡鲨注定要带着残疾的眼睛,依靠嗅觉和听觉,在大海中孤独地觅食数百年,又无数次被伪装的食物所欺骗。
即使相比之下,北大西洋鲜有人类活动,但塑料垃圾也会在数百年间顺着层层食物链漂洋过海进入格陵兰睡鲨的胃……所以,世界上可能正存在着一只格陵兰睡鲨,从明朝活到了今天,但从它300岁的那一年起,它的“菜单”里开始出现了一
些不能被消化的东西;而今天才刚刚诞生的格陵兰睡鲨宝宝,还有可能与塑料相伴接下来的400年。
塑料让海洋中的生灵遭殃,看似和人类没什么关系?
的确,塑料从方方面面带给我们生活的便利,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但塑料在另一方面,也在威胁着人类的健康。放眼世界,塑料污染问题在以超乎我们意料的情况持续恶化中。近期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到2040年,每年流入海洋的塑料量将增加至近三倍,即将从1100万吨增加到2900万吨 —— 相当于届时全球每一米海岸线上都有50公斤塑料。要知道,50公斤塑料大约等于2500个矿泉水瓶!
大量的塑料垃圾进入到海洋,逼退了五彩斑斓的珊瑚、禁锢了乘风破浪的海豚、消亡了大片的海底巨藻森林……而海洋中的这些微塑料,最终又会通过循环系统、食物链被人体吸收消耗,在今年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刊登的一项研究就发现了塑料“攻占”人类胎盘的痕迹——研究人员对6名健康怀孕女性的胎盘进行了分析,发现其中有4个含有微塑料颗粒。
这些颗粒看起来已经非常深入,不仅存在于和胎儿、母体相连的部分,而且在包围胎儿的细胞膜上也有一些分布。研究还分析了微塑料颗粒的主要成分,发现一部分是我们每天都在用的水瓶、饭盒的主原料——聚丙烯,又名“PP”;另外还有一些涂料成分,来自指甲油、粘合剂等日常用品。[3]
好在人类已经开始积极应对。为了遏制塑料垃圾带来的种种威胁,一直以来,全球各国政府和组织机构都在提出保护海洋的各种倡议,在2019年的G20峰会上就达成了“蓝色海洋愿景”,将致力于通过科学方式处理垃圾,争取在2050年前实现海洋塑料垃圾“零排放”。
其实在个人生活上,保护海洋的原则极为简单——“少消耗、多回收”,让已存在的塑料循环地被使用,也让人类真正融入这个自然世界,一起共生、共愈,可持续地走下去。为了能让塑料使用更环保,一方面应该推进现有的塑料回收,另一方面是加大对环保材料的研究。
塑料回收,其实很像是一个经济学话题。在中国,我们从小到大就熟悉的一定是“塑料瓶换钱”。在国外,塑料回收的案例也值得借鉴。
据统计,每年欧洲人要扔掉3000万张床垫,而床垫中大量使用着聚氨酯泡沫。某公司曾推出过一个“床垫回收计划”,通过对这些床垫进行回收,就能把其中聚氨酯再加工成其他产品的新原料。只要这些再生的塑料产品能够卖个好价钱,让所有相关方受益,整个体系就会形成良性循环。回收塑料也是一门经济学 | 中国塑协聚氨酯制品专委会
那如果是加大力度使用“可降解塑料”呢?其实“可降解塑料”在分解之后,就基本上不能再用来制造新的产品了……这可能也是一种浪费资源。因此针对这个问题,《科学》杂志上的一则研究表示,目前发现了2种催化剂,可以高效地将这种塑料聚合物分解为单体,其中约有85%的单体可以在同等级产品间重复使用。[4]让塑料回收变得更加高效。单体的结构以及由催化剂产生的新聚合物 | 参考资料[4]
当然,个人的努力也很重要。有心理学研究发现,当人们在购买、使用环保产品后,能带来更积极的心理感受。[5] 除了主动选择环保材料,我们在没有必要的时候减少使用塑料,也已经在做出很大贡献了。比如每次在家订外卖时,就可以在一次性餐具那一项选择“不需要”,毕竟,家里肯定都备着现成的筷子和勺。另外,快递包装也是塑料的一大源头,咱们网购时可以把小件攒起来一起买,提高包装的利用率。
如何能让更多人意识到海洋保护这件事,并将它落到生活的点滴之中呢?在两天后的6月8号,就是一个唤起所有人对海洋关注的日子——世界海洋日。12年前,在全球众多海洋环保组织和LA MER海蓝之谜等企业的共同推动下,联合国将每年6月8日正式确立为“世界海洋日”(World Oceans Day),为的就是在那天让人们能够记起那片人类赖以生存、广袤无际的蓝色大海,并主动采取行动,为保护海洋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2009年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中的数据显示,当年的中国海域发现海洋赤潮68次,累计面积约14100平方公里,对海洋生态造成严重的污染和影响。在此之前,LA MER就关注到了海洋赤潮问题,毅然出资30万元资助上海交通大学赤潮相关的研究项目,让有关部门可以在赤潮大规模爆发之前提前预知,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被赤潮污染的海岸线 | seagoinggreen.org
自此以后,LA MER每年都能拿出一套科学的海洋保护方案——不仅创立了蔚蓝心动海洋保护基金,还持续发起清扫海洋垃圾、保护海洋栖息地的活动,其中19年携手腾讯QQ发起的线上环保活动,最终打捞共计1,800公斤的海洋垃圾。同时LA MER也一直在支持慈善公益与科研项目,不遗余力地为全世界各地的海洋保护工作提供帮助……
随着对海洋研究的逐渐深入,海岸线问题开始进入LA MER的视野。2019年,公益组织仁渡海洋在全国36个沿海城市设置监测点,42个监测伙伴在58个监测点执行监测,收集中国海岸垃圾数据。发现塑料垃圾占比最多、质量最高,2019年海洋垃圾数量累积速率的估计值为0.78件/平方米/周期,质量累积速率24.63克/平方米/周期。
德国的阿尔弗雷德魏格纳研究所(Alfred Wegener Institute, AWI)的网站Litter Base上收集到涉及海洋垃圾分布的发表文献多达1034篇,并根据这些研究绘制了世界范围内海岸线上的垃圾分布 | 参考资料[6]
今年的世界海洋日,LA MER就针对逐渐恶化的海岸线,发起了“蔚蓝行动•修护海岸线”活动。先别慌!
虽然你可能不住在海边,但当你进入下面的小程序,就能“亲手”get修补好一段海岸线、一片海域的成功爽感。小程序划分出了我国东海、渤海、黄海和南海这四大重要海域,并且科普了四大海域的小知识。修补的过程也很简单,直接选择一片你喜欢的海岸线,就能捐出日常行走累积的微信步数,捐赠的步数将可以兑换海洋保护组织净化中国海岸线的实际行动。
因此当你每捐出6800步,LA MER就会真实地修复5cm的海岸线,不仅可以自己捐,还可以邀请朋友、连续打卡。也就是说,只要每天走走路(每天上下班步数就差不多达到了,逛个街的话甚至还会超~)就能为保护海洋贡献自己的力量!除此以外,还有更多惊喜(具体是啥进到小程序中寻找)。
不要小瞧每一个5cm的力量,时至今日,LA MER所帮助和保护的海洋栖息地已达1600万英里!
相信到了2040年,我们都能看到那“2500个矿泉水瓶”,可以成功减少到2000个、1000个、500个,直至0个,还给世界一条“没有负担”的海岸线。而且每一年,LA MER都会以一款意义非凡的海洋日限量版精华面霜,向带给人类无尽希望和灵感的海洋致敬,当你真正亲眼看到瓶身上惊喜的海洋元素,一定会对那片神秘又熟悉的海域心驰神往。
今年的限量版同样美得摄人心魄,深蓝的瓶身上绘满了荧光珊瑚构成的发光丛林,描绘出了一片“星光璀璨”的海底世界,可以说是非常值得收藏了!
LA MER深知海洋从亿万年前带给了人们生命,到现在依然供给着人们的食物、能源和生物资源,给了人们无限治愈生机。其所有不计成本的坚持,就是希望能鼓励我们每一个普通人,以一己之力反哺大海,彼此守护,休戚与共。在LA MER的愿景里,海洋也应该历经挑战回归到它真正的样子。让你我在爱护自己的同时,也能更多地去关注海洋的现状,让这颗蓝星继续美好下去。唯有人类和海洋彼此守护,才能成就期待的蓬勃永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