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喜欢朋友讲的一句话:“所有的动画片都是我的坐标,看一眼,就知道我已经走了多远。”小时候看动画片,好像只是图个乐呵。长大后再看这些动画片,才发现有很多成年人的困境、焦虑和迷茫,早在动画片里讲明白了。
事实上,动画本就不是人类幼崽的专属。自1892年第一部动画在巴黎放映以来,动画的魅力就不在于它的幼稚和可爱,反而在于它以一种虚拟的艺术形态,触及到了人性的深远。今天,就让我们来重温一下这些你熟悉的动画片,看看是否有你至今都未懂得的“大人味”?
樱桃小丸子:反内卷哲学家。在各种各样的动画片里,小丸子可以说是最普通的一个。
家庭不富裕,脑子不聪明,作业永远要拖到开学前的最后一晚,好不容易有个“跑马拉松”的特长,还因为纸张紧缺,学校节省开支而没拿到奖状(实惨了)。按理说,这样的小丸子应该遇到一个哆啦A梦,或者挥洒一腔热血,然后走上人生巅峰。但小丸子偏不……既然被生活按在地上摩擦,那就索性自己躺平吧!这就是小丸子的人生哲学,是不是颇有一些“反内卷”的味道?
辛普森一家:关系也可以成长。
从1989年就开始播出的《辛普森一家》,是美国历史上播放时间最长、影响力最广的动画节目(至今已播出32季)。有一位豆瓣网友说,她之所以至今还在看“辛普森”,就是因为它简单,不煽情,骗不到眼泪。侯默·辛普森是家里的父亲,也是整个家庭的经济支柱。他身上有一堆的缺点,脾气大、爱面子,永远羡慕邻居的家庭,且永远记不住太太的生日。玛姬·辛普森是侯默的妻子,一个职业家庭主妇。
她包容、善良,永远在容忍自己的丈夫,还经常劝说他去参加亲子关系的家庭治疗。哥哥巴特是家里的最调皮捣蛋的麻烦鬼;姐姐丽莎热爱读书,是个素食主义者、女权主义者;最小的妹妹麦琪,每天叼着奶嘴在家里爬来爬去。这个家庭里的发生的每个桥段,都异常的真实、超前,切中要害。
海绵宝宝:不必为工作羞耻。海绵宝宝,事实上不是一个宝宝。根据他的驾照显示,他出生于1986年,早就是一个成熟的“老打工人”了。
这部由海洋生物学家Stephen Hillenburg创造的动画,将故事背景放在了太平洋海底、一个叫做比奇堡的海底城市。而海绵宝宝,则是这座城市中一个普通的厨师,在蟹老板的餐厅,日复一日做着普通的汉堡。“打工人打工魂”,这是成年后看海绵宝宝才能理解的共鸣。比如遇到一个“啥事都不想干”的章鱼哥同事。比如连续374届被评为优秀员工,但仍然没有得到餐厅经理的职位(重点是升职的人还是上面那位章鱼哥)。
比如这位蟹老板的贪婪、吝啬和冷漠。这些工作中难以言说的“不平衡”与“不尊重”,都是当代打工人们的真实复刻,也让这部动画片拥有了超越幼龄画风的讽刺意味。
纽约心理治疗师Laurel Steinberg博士,曾把动画片当作一种支持性治疗。“因为它们包含了诸如社区秩序、友谊、家庭、团队合作等主题,它们可以帮助人们从抑郁或者焦虑中暂时解脱出来。
”更重要的是,它让我们看到,一个虚拟的角色如何解决生命中真实的问题(自我、家庭、工作)?问题是能够被“解决”的,又或者带着这些问题“共生”,我们需要这样的想象和确信。而这些“长大后才解其味”的动画片,正是用它们独特的叙事方式,不断加固着这种想象与确信。愿你接纳自己的敏感与幼稚,并从中实现生命真正地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