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配套政策”,会让女性想生三孩?

作者: 游识猷

来源: 果壳

发布日期: 2021-05-31

中央宣布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但调查显示很多人完全不考虑生三孩。主要原因是经济压力、教育负担和就业不稳定。东亚地区的生育率普遍较低,女性更审慎对待生育问题。政府需要制定支持女性生育后重回职场的政策,以提升生育率。

“生三胎吗?”在新华社的发布的“三孩生育政策”调查里,最多的答案是,完全不考虑。调查显示很多人完全不考虑生三孩。为了改善人口结构,应对人口老龄化,中央今日宣布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然而现实却是,中国人的生育意愿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在被问到“你觉得一家有几个孩子最理想”这样的问题时,很多人会回答一个,即使是喜欢孩子的一般也就回答两个。

一般来说,“理想的孩子数”,会大于“计划生育的孩子数”。而“计划生育的孩子数”,又会大于“实际生育的孩子数”。想生的,未必生得起。生得起,又未必生得出。当大家共同的理想孩子数不过是1~2个时,总和生育率一路走低,也就是必然之事了。从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的生育率就没有超过世代更替水平过。即使开放了“全面二孩”,也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不止中国,东亚地区的生育率,即使放在全球来讲也是过于低了。

一般来说,总和生育率<1.5,就算极低生育率(very low fertility)。总和生育率<1.3,就算“低中之低”生育率(lowest-low fertility)。中国、日本、韩国三个东亚国家,生育率要么是“极低”,要么是“低中之低”。日本的生育率,1947年还有4.5;2018年是1.42。韩国的生育率,1960年代还有6.0;2016年是1.17。

至于中国的生育率,1970年代初是超过5。最近的人口普查显示,中国的生育率现在是1.3。从1947年到2016年,中日韩三国的生育率变化。中国为红色线,日本为紫色线,韩国为绿色线。| Tsuya, N., Choe, M. & Wang, F. (2019)而且,许多女性也更审慎地对待生育问题。如果说一孩还因为社会压力而是某种“必需品”,那么二孩就是绝对的“奢侈品”。

在生二胎时,很多女性都坚持“条件不够就不生”,那更何况三胎呢?

为什么都不想生三孩?和为什么不想生二孩一样,最主要的原因,当然是经济压力。中日韩三国,都属于儒家文化的影响圈。儒家文化有几个特征:父权制,精英主义。父权制提倡的“男性养家,女性持家”模式,在经济增长放缓的时候,就会让结婚成家变成难以承受之重——工作机会减少,男性养不起家;女性出外工作,依然需要负担更多家务。

结果是,男性女性都不结婚或者都晚结婚。而东亚的生育又基本发生在婚后……生育率,就自然而然地降低了。在东亚,托育和教育费用都让人觉得压力山大。如果再考虑到为了孩子而支出的购房费用,或者未来孩子成家立业需要存的“六个钱包”,就更让人觉得“养不起”了。即使今年养得起,明年也不一定养得起。对未来经济的不确定,也让人们不敢生。如果35岁就要面临找不到工作的危机,还怎么养小孩?

很多人觉得自己的工作和收入都不稳定,未来可能会下降甚至归零。而每养育一个孩子,就等于背上了至少十八年的大额贷款。在日本,从泡沫经济崩溃后,非正规就业和失业人数上升,而正规就业者的工资也不太增长。在韩国,自从2008年全球经济衰退后,同样出现了非正规就业和失业人数上升。这对年轻人结婚成家的打击是巨大的。而且,东亚的父权制对于“什么性别该干什么事”有着严格的规范,男性必须能获得收入、养家糊口。

就业和收入不稳,是结婚的致命伤。研究还显示,在“结婚可能性”上,东亚男性受“就业和收入不稳定”的影响,大于东亚女性受的影响,也大于欧洲男性受的影响——在欧洲,由于女性就业更少受歧视,所以即使男性只是兼职或打零工,夫妇双方也很容易通过双薪来养家。但在东亚不是这样。曾有研究调查了日本和韩国夫妻就业情况——可以看到,日本和韩国妻子里,做家庭主妇或者只是偶尔打零工的依然占比不小。

“男女有别”的结果,就导致男性单独养家的压力尤其沉重。在日本,和第一份工作是正式就业“铁饭碗”的男性相比,第一份工作是“合同工”的男性结婚可能性只有前者的26%,失业就更不必说了,失业者几乎不可能结婚。从日韩的结果来看,女性不工作,并不一定会带来高生育率。因为一部分男性会根本无法结婚。而即使结了婚,沉重的教育和经济负担,会让夫妇主动选择少生。

养育好贵,教育好累。

据日本内阁办公室2011年的一个调查,45%的日本受访者和73%的韩国受访者说“抚养和教育孩子的费用”是他们少生孩子的原因。2017年,一个研究调查了日本人“生的孩子比原本想要的少”的原因——排在第一位的原因是“抚养和教育孩子花费太多”(56.3%)。第二位是“我不想当高龄产妇”(39.8%)。第三位是“即使我想要孩子,也无法怀孕”(23.5%)。难以怀孕与男女双方的晚婚晚育有关。

而晚婚晚育又与年轻人就业前景黯淡,无法结婚有关。后面依序还有“我再也无法忍耐养育孩子造成的身心负担”、“健康原因”“干扰我的工作”、“房子太小”、“丈夫不帮忙家务和育儿”、“丈夫不想再要孩子”、“如果再要小孩,丈夫退休时小孩都还没成年”、“社会环境不能让小孩自由地成长”、“自己和丈夫的人生也很重要”等原因。在韩国,“理想的孩子数目”是2.0~2.3。

不过2005年一个研究显示,即使是回答说“理想孩子是2个以上”的韩国人,65.7%只生了一个孩子就不再生了。2012年,一个韩国研究调查了重男轻女等传统价值观如何影响生育。研究者发现,无论男女,越是持有传统价值观,“理想的子女数量”就越多——看上去好像对生育率有好处吧?但后面还有转折。持有传统价值观的人,实际生育的子女数量反而低。

研究者认为,传统价值观虽然让人“想要更多孩子”,但“养不起孩子”的残酷环境和现实,让大人又放弃了想要的孩子。在国内,育儿同样是沉重的负担。即使有钱,也不一定有人手。如果夫妻双方里的一个人回家带娃,家庭的风险抵抗能力就会下降。如果老人来隔代带娃,则要面临不同代际之间的冲突和矛盾。如果选择家政或者托班,各种虐童的负面新闻又让父母胆战心惊。

就算以上都解决了,还有孩子看病难,入园入托难,公立进不去,私立费用高等等问题。2019年郑州的研究里,国企女职工的孩子只有25%想方设法挤进了便宜又高质量的公立幼儿园。其余都不得不选择昂贵又质量差的私立幼儿园。另外,目前职场的工作时间,和孩子的上学接送时间常常是冲突的。如果家长总是请假接送,就会面临难以晋升甚至失业的风险。

现在,只有一小部分家庭优越、经济稳定、幸福感较强的女性,能没有后顾之忧地生育二胎。2017年,湖南的研究显示,女职工生育期间得到的劳动保护越好,越是愿意生育二孩。2019年,河南的研究显示,女性得到的家庭支持和生活照料越多,幸福感越强,身体越健康,就越是愿意生育二孩。2019年,福建的研究显示,主观幸福感越高,城市居民的二孩生育意愿越高。公共教育满意度越高,农村居民的二孩生育意愿越高。

精英主义与教育内卷。在东亚,儒家文化里的精英主义,也加重了养育的负担。精英制度,意味着学习非常重要。在一个任人唯贤的等级社会中,要向上流动,就要成为精英。要成为精英,就要靠学习精进。“书中自有黄金屋”,教育对东亚的人们来说,是一种信仰。东亚三国对教育的重视,体现在了学历的飞速增长上。在日本,18岁能读大专或本科的女性,1955年有5%,2015年有57%。

18岁能读大专或本科的男性,1955年有15%,2015年有56%。在韩国,18岁能读大专或本科的女性,1965年有35%,2014年有82%。18岁能读大专或本科的男性,1965年有30%,2014年有76%。同时,东亚的教育系统竞争十分激烈,年龄壁垒和歧视又比较严重。这意味着,东亚的人很少能像欧美那样“终身学习”——出社会干几年,又回来念大学。再出社会干几年,又回来念研究生。

这样的状况在欧美并不少见,但在东亚却很难。在东亚,进入精英大学,取得精英学历的机会,说是一辈子只有一次也不为过。无法进入重点大学的年轻人,一出社会就处于不利的境地。因此,东亚家长会背负沉重的教育压力,尤其是东亚母亲。时间、金钱、精力有限的东亚母亲们,可能会因此生得更少。毕竟,生一个娃可以鸡娃。生两个娃咬咬牙也还能鸡。生一群娃,就真的只能放养了。

教育系统竞争激烈,考上哪个大学会影响孩子今后的发展,家长因此也背负着沉重的教育压力。高等教育的普及,让东亚拥有了许多高学历的人才。但在家庭而言,教育费用增加了,养育年限变长了,家长更难以平衡养育和工作了。而高等教育出来的人才数量如果供过于求,很多大学生无法找到与自己学历相适应的工作,难以就业,就会推迟结婚或者不结婚。

另外,东亚三国的女性都很拼,接受高等教育的女性大幅增长,这也让女性倾向于推迟结婚和生育。

怎样的政策,让人敢生育?支持女性即使生育也能重回职场,长远来看才是提升生育率的好办法。政府制定的影响生育率的家庭政策,可以被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通用型家庭政策(general family support):鼓励“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性别分工。比如给每个孩子定额的育儿补贴,给母亲一定长度的育儿假。

由于女性的收入一般低于男性,这样的政策更鼓励女性为了育儿和家庭退出职场。这种类型的例子有意大利。第二类,双薪型家庭政策(dual-earner support):鼓励父母双方都实现“家庭-工作”的平衡。比如为生育的女性保留职位,给予的育儿补贴与母亲薪酬相关(母亲原本的薪水越高,则休育儿假期间补贴越多),给父亲专门的“父亲育儿假”。

这样的政策,会保证女性不会因生育离开职场,鼓励男性更多地参与育儿,促进两性平等。这种类型的例子有瑞典。第三类,市场型家庭政策(market-oriented):政府不太主动干涉社会里的性别分工,以上补贴都不多,让市场来解决生育中遇到的困难。这种类型的例子有美国。近些年来,发达国家发展家庭政策的重点,是双薪型家庭政策。越来越多的国家意识到,帮助女性不要因为生育退出职场,才是“经济-人口”的双赢之道。

日本从1990年代中期开始试图提升生育,政策重点放在增加儿童保育,以及帮助平衡工作和生活。韩国从2000年代中期开始,也是扩大儿童保育服务,并帮助兼顾工作和养育子女。许多因素叠加,共同形成了东亚三国的低生育率。这样意味着,东亚的生育率问题,不会有一个简单的解决方法。如今从“二孩政策”递进到“三孩政策”,需要多管齐下,有多方面的配套措施,我们才能拥有一个“生育友好”的社会。

UUID: 47637376-57a3-4a44-9b55-8bd3318df5b9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果壳公众号-pdf2txt/2021/2021-05-31_什么样的“配套政策”,会让女性想生三孩?.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107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