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师范大学刘坚教授、刘红云教授团队发布了“全国首个区域教育质量健康体检报告”,全面梳理了7年多来在181个区县的2638所小学、1322所初中和140所高中采集到的区域教育质量健康体检结果。北京日报(ID:Beijing_Daily)整理了8项发现,其中有些内容甚至刷新了大家以往对教育的认知。
1. 农村地区学生手机依赖比例高于城市学生。以小学阶段为例,《报告》调查发现,城市、县镇和农村学生拥有手机的比例分别为42%、35%和37%。虽然城市学生手机拥有率高,但农村地区学生有手机依赖和手机依赖倾向的比例最高,为17%,而城市和县镇地区的这一比例分别为11%和12%。而在中学阶段,即便城市和农村学生手机拥有率相当,但农村地区中学生有手机依赖和手机依赖倾向的比例依然更高。
2. 子女手机依赖行为受其父母影响较大。《报告》显示,子女手机依赖行为的产生受其父母手机依赖行为的影响较大。刘坚发现,“在调查数据中,有超过一半的学生反映存在‘父母在家里无论走到哪里都要拿着手机’的现象,而家庭手机使用规则较差的学生手机依赖程度较高。”在刘坚看来,在家庭教育中,对孩子的言传与身教是重要的。他建议,“父母自身也应做好表率,养成较好的手机使用习惯”。
3. 补课时间越长学业成绩反而下降。《报告》显示,在小学,有22.2%的学生每周至少参加3小时以上的校外补课,而在初中学段,这一比例上升至32.8%,甚至在部分区县,每周校外补课6个小时以上学生的比例超过35%。刘坚带领团队进一步分析发现,对成绩优秀的学生来说,参与校外补课反而是“有百害而无一利”:每周参与校外补课时间越长,他们的学业成绩出现了不增反降的现象。
4. 良好的家庭和学校人文环境助“寒门出贵子”。《报告》研究数据表明,小学和初中阶段的抗逆学生比例分别为15.5%和17.5%。良好的家庭和学校人文环境能够帮助处境不利学生取得学业上的成功。
5. 中学时父母参与子女学习生活少,成绩高。研究数据显示:“父母如何参与子女的学习和生活”对不同学段的学生影响不同。在初中阶段,不同家长参与组合的学生学业表现差异并不大,相较而言,“父母参与生活多、参与学习少”的学生学业成绩更高。到了高中学段,“父母参与生活多、参与学习少”的学生总体学业成绩最佳,且优势较为明显。
6. 课外补习和课内作业是导致学生睡眠不足的最主要原因。《报告》显示,小学生睡眠时间达不到国家规定标准的比例是88.8%,而初中生的这一比例更是高达95.7%,有34.2%的学生每天睡眠时间不足7小时。团队成员进一步分析不同区县学生睡眠不足的原因,发现“家长安排的补习”和“学校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是排在前两位的最主要的原因。
7. 每天阅读半小时有利于学生学业发展。数据显示,以小学为例,藏书量越多,成绩越佳。当家中藏书量仅为20本以下时,学生学业成绩平均为514分,而家中藏书量达200本以上的学生,学业成绩平均为607分。只要保持良好的阅读习惯,例如每天阅读半小时,就能够比完全没有读书习惯的学生高出42分。
8. 五个基本保障学生幸福感。
保障睡眠、规律早餐、每天锻炼、坚持阅读、丰富亲子活动,让超过九成的小学生和八成的中学生感到幸福。提升学生幸福感,做好五项基本“保障”至关重要。若能为学生提供五项基本“保障”——基本保障睡眠、规律早餐、保证每天体育活动时间、保证每天阅读半小时、父母关注子女生活,则91.5%的小学生和84.1%的中学生会感到“幸福”。每缺乏一项“保障”,中小学生幸福感较高的比例将下降1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