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玩手机,会让蚊子双倍咬你。想象一下,你人在印第安纳州的一个实验室,一条胳膊卡在一只盒子里,盒子中满是吸血昆虫,它们在做什么?自然是拿你的手臂饱餐一顿。我们的“圣父”吉尔斯·达菲尔德教授说服了一位同事贡献出自己的血肉,来研究蚊子遗传学和行为学。研究结果发表在《美国热带医学和卫生期刊》上。
显然,达菲尔德并不太在乎同事的手臂是否美味可口,他真正想要知道的是,既然手机屏幕光会让人类难以入眠,那这种人造光是否也会让蚊子熬夜吸血呢?因此,达菲尔德和同事设计了这样一项实验:他们让蚊子整夜暴露在人造光脉冲下,监控它们的叮人行为。这让它们的叮人行为翻了一番。显然,影响显著,光线让蚊子在夜里的叮人水平与傍晚相差无几,而傍晚一般是蚊子活跃的高峰期。所以,这一变化可谓不小,叮人行为有了显著的增加。
蚊子种类繁多,行为方式也各不相同,有些只在夜晚叮人,而有些则在白天进食。但达菲尔德团队特别关心其中一种:埃及伊蚊。埃及伊蚊是和人类共同演化的,如今已经非常适应人类的生活环境。所以,任何影响它进食和叮人行为的环境变化都可能对人类产生巨大的影响,也许更甚于任何其他的蚊子物种。
达菲尔德表示,埃及伊蚊是人类传播疾病的主要媒介,包括脑炎、基孔肯雅热、疟疾、登革热和寨卡病毒,所有这些都频频出现在了近年来的头条热搜里。这也就是为什么他需要同事的手臂。我们都觉得这个实验方法简单美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