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减轻便便的臭味?

作者: 毕方

来源: 果壳童学馆

发布日期: 2021-05-30

本文介绍了如何通过PBL项目式学习,帮助孩子探究便便臭味的原因及如何减轻臭味。文章详细描述了观察、研究、提出假设和验证的过程,并提供了相关的科普资源和活动建议。

妈妈,屎为什么那么臭?

这篇文章来源于果壳旗下公众号“果壳童学馆”,提供硬核又有趣的育儿干货,帮助你成为具有未来视野的家长,帮助孩子探索世界学会思考。

PBL项目式学习,是章鱼妈目前见过最赞的学习方式,它以“问题”或“项目”为核心,是真的教给孩子带着思考走入日常生活和学习,能很好的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和主动性。

如果您还不太了解什么是PBL,请戳这篇文章:女儿学龄前的时光,我最庆幸的就是带她一起玩了PBL!

「在家玩转PBL」的专栏已经推出好几个主题:“猫咪”、“牙齿”、“人体”、“Lapbook”、“情绪管理”、“颜色”、“寻找春天”,每个主题都收获了大家极大的热情。

今天的主题是“便便”,这个所有孩子都超喜欢谈论的话题。老规矩,关注果壳童学馆,然后在后台对话框回复“便便”,即可获取本文各种打印、手工资料。

哈喽,我是毕方~又在PBL栏目跟大家见面啦!相信很多盆友都会发现,除了奥特曼和冰雪奇缘,小朋友的快乐源泉中往往少不了屎尿屁:“爸爸放了个大臭屁!”;“妈妈今天穿的裤子是屎色的”;“哈哈哈,大便要落到你头上了!”;……小朋友说完自个儿笑得特开心,留下一脸尴尬的老父亲老母亲……

果壳童学馆是果壳旗下的亲子帐号。这里有一群好奇心爆棚、爱探索、爱实践的高知父母。提供大视野、体系化的教育观点,分享可信赖、有深度的育儿干货文章。给孩子以独立探索世界的方法,帮助他们在多变的未来成为独一无二的发光体。

除了尴尬,相信你肯定也被孩子关于屎尿屁的问题打败过,比如:为什么便便是臭的?为什么便便要拉到厕所,不能随地拉?为什么便便有时候拉不出来?……每一个问题,都听起来很简单,一回答就好像……解释不出来。

没关系的,让小朋友知道答案并没有那么重要,相反跟孩子一起去寻找答案,感受整个答案的过程,更重要。今天,我专门设计了一个以问题“如何减轻便便的臭味?”为主题的PBL探究式学习方案,可以带着娃一起拆解问题,探究问题的答案和解决方案。

如何带孩子进行探究呢?今天这个PBL玩法,主要是通过观察、对比和看绘本查资料的方式,找到问题的答案。研究“便便为什么臭”,我们需要:第一步,观察它:便便是什么样子?第二部,研究它:便便是如何产生的?第三部,提出假设并验证:便便为什么臭?跟吃的食物有关吗?第四部,拓展:便便可以告诉我们什么?

并帮助孩子培养以下习惯:乐于观察生活中的细节;愿意进行思考和表达;建立主动排便的意愿;多吃蔬菜杂粮、多喝水、多运动。其他关于便便的问题,大家也可以参照这个模式,自己跟孩子玩起来。

接下来,就让孩子变身“便便观察员”,开始这次PBL探究式学习吧!科学研究过程一般包括: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四个主要步骤。作为便便研究员,首先要通过观察来找到便便中的蛛丝马迹。

1认识/观察便便:首先,可以让小朋友持续观察、记录自己的便便,这里提供了一张便便记录表,上面给出了四个维度的重点提示:拉便便的频次(一天两次、一天一次、两天一次等);便便的形态(硬硬的小球或者块状、像香蕉一样长长的条状、黏黏的糊状、水状等);便便的颜色(黄色、棕色、接近黑色的深棕色等);便便的“臭度”(1~4打分,1=几乎没有气味,4=非常臭)。

家长可以作为“研究助理”,帮研究员回忆一下自己近期拉的便便是什么样子,或者让小研究员用画面记录自己的便便。

一个非常易于小朋友理解的便便形态描述便便评级表,实际上便便的尺寸也可以作为一个评价维度。等收集齐数据后,小朋友可能就会惊讶地发现:便便居然是有不同的形态以及不同的臭度的!而观察阶段,能发现便便有不同的形态,并且有些臭有些不那么臭,就算达到目的啦!

如果小研究员的便便数据非常稳定,不妨试着观察一下各种动物的便便,有条件的话最好能现场观察记录,这样还可以亲鼻闻闻!

这里提供一些特别有代表性的便便供大家参考——比如,羊的便便是一粒一粒咖啡豆似的小球,俗称羊粪蛋儿;无独有偶,兔子的便便也是一粒粒的小球——鸟类的便便通常是白色和茶色/绿色固液混合的状态——大熊猫的便便不一般,是绿色的,而且不是很臭——袋熊的便便更神奇,是方的(真的不是手工捏的,虽然国内难得一见,但太有特点)~家蚕的便便是黑色的颗粒,干燥后称为蚕砂——虫子也能大便,是不是超有趣!

还可以把动物和对应的便便,做成配对卡片进行游戏,设置故事背景:研究所的便便样品和来源动物弄混了!机智的小研究员可以把它们重新配对吗?请小研究员讲讲这样配对的理由!

2研究便便:它是如何形成的呢?所有生物都会排便,但便便的样子、颜色、气味各不相同,想要了解其中的原因,首先我们需要先了解便便是如何产生的。TED这个科普短片全面科学的讲述了便便形成的过程,信息量比较大,推荐给5岁以上的小研究员。“果壳童学馆”后台对话框回复“便便”即可获取中英文字幕视频链接~

透过这个科普动画,孩子会清晰get到吃掉的食物经过牙齿咀嚼、唾液处理,会来到胃中。然后,通过胃的研磨、消化等过程来到小肠将营养物质吸收完。剩余的食物残渣会进入大肠吸收水分。最终食物纤维残渣、消化过程中得死细胞和水分等形成便便,排出体外。到此为止,食物在体内的旅行就圆满结束啦!

家长们也可以给低龄段的小研究员,提供一些手工材料、卡通图片作为“研究材料”。

比如“妙壳”团队制作的《人体大揭秘》中的消化系统实验,可以通过豌豆的移动路径,直观地展现,食物从嘴里进入到变成便便排出的过程,内容精练,宝宝自己摆弄着就可以理解。如果有兴趣,可以复制淘口令“y7r6XVYkqoA“,打开淘宝查看详情。也可以选择一张比较清晰的消化系统图,然后用食物模拟在人体内的“行动路线”,并给小朋友讲一讲人体消化系统的主要成员。

通过了解便便的形成,孩子不仅会对人体消化系统有了初步的认识,还能意识到吃进去的食物和拉出来的便便有很强的关联。由此,也可以提出假设:难道减轻便便的臭味的关键就在食物中?

3提出假设并验证:便便臭跟吃的食物有关吗?距离真理仿佛只差一步了,此时可以掏出另一个短片,帮助小研究员探寻便便臭味的来源。动画讲解比较简略,8岁以上的小朋友可以配合TED的另一个讲肠道菌群的科普视频看~“果壳童学馆”后台对话框回复“便便”即可获取中英文字幕视频链接~

便便为什么那么臭呢?原来在人体分解食物中的蛋白质的过程中,会产生吲哚、粪臭素、硫化氢、胺、氨等物质,这些物质味道都不怎么好闻。比如氨气,就有强烈的刺激味道,而硫化氢有种臭鸡蛋味儿。但最最有“屎味儿”的还要数名中带粪的粪臭素(3-甲基吲哚),它正是小研究员在找的臭味根源,负责组成纯正的屎味儿。神奇的是,低浓度的粪臭素竟然有茉莉香味,常常被应用在香氛和食物香精中。

4拓展:便便臭跟吃的食物有关吗?便便臭的原因终于找到了,那么如何聪明的小研究员,能否发现减轻臭味的关键呢?没错,是蛋白质!刚刚有提到,这些有味道的气体主要来自大肠对食物残渣中蛋白质的分解,如果我们每天大鱼大肉的摄入高蛋白,自然就会产生大量粪臭素让便便变臭。只顾着吃肉还有可能造成便秘,让便便在肠道里积攒发酵,变得更加臭。

还可以让孩子尝试,按照中国营养学会发布的膳食宝塔建议比例,搭配每天的食物,如此坚持一段时间,并持续记录自己的排便状况,看看便便的臭味是不是减轻了呢?让孩子认一认膳食宝塔上印的都是哪些食物。至此,孩子已经通过亲身试验,解开了便便臭味之谜!

实际上,便便可以传达给我们很多信息,便便的颜色、形状、气味甚至漂浮状态都对应着不同的健康状态,医学上常常通过对大便的观察和化验来进行诊断。便便相关的趣味内容,还有很多。在PBL式的学习中,知识的获得并不是被动填鸭,而是源于参与者对问题的认识,一个开放而复杂的问题,往往涉及不同的视角和多个领域的知识,不存在标准答案。这正是PBL的本质——自由的教育。

回到本文最开始提出的问题,也许有的孩子,会试图利用消臭剂,来减轻便便的臭味,这就是一个全新的视角。关于便便的“十万个为什么”还在继续,我还精选了一些可扩展的小问题,供参考:便便有哪些用途?做肥料、做燃料、砌墙、狼烟信号等,至于为什么有这些用途就要了解一下便便的成分了~;便便的价值?可以结合便便的用途来进行探索,买卖便便曾是个很赚钱的生意;马桶里的便便去哪儿了?

除了家里的,还可以研究下飞机、火车、游轮上的便便都是怎么处理的,直接排到室外的做法已经被淘汰了;便便到底脏不脏?不小心吃了便便会怎么样?……

我还整理了一些跟便便相关的科普读物,已经标好适合的年龄啦:1、《大家来大便》,0~3岁;2、《深夜放屁大赛》,3~6岁;3、《便便工厂》,3~6岁;4、“奥趣多”系列之《烦人的便便》,3~7岁;5、生活习惯简史之《用两万年修厕所》,3~9岁;6、《自然的召唤:粪便的秘密》,8岁以上。

最后的最后,别忘了关注果壳童学馆,并回复“便便”,即可获得本文涉及道的资源哦~(☝先关注,再回复)

UUID: 72841701-5d89-4138-994e-7eeff366cad0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果壳公众号-pdf2txt/2021/2021-05-30_“妈妈,屎为什么那么臭?”.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92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