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长时间以来,一种简单的假说主导了美洲人起源的故事,但随着更多遗址的出现,以及遗传学被引入古人类学研究,科学界开始重新审视美洲人的起源故事。他们真的是第一批成功迁徙到美洲的人类吗,在迁徙的过程中到底发生了多少次融合事件?
自从20世纪末被提出以来,暗能量始终披着一层神秘的面纱。而已经开展20年的斯隆数字巡天计划试图通过测量星系的位置和红移信息,破解更多关于暗能量的谜团。就在去年,该项目公布了迄今最大的宇宙地图。这张涵盖了110亿年宇宙演化历史的地图,让我们距离暗能量的本质更近一步。
海湾战争后,一些遭受身心压力的士兵出现了不明原因的认知衰退。随后的研究将疾病源头锁定在了血脑屏障的漏洞上。实际上,随着年龄增长,普通人的大脑也会出现越来越多的漏洞。这些漏洞会导致血液中的一些蛋白进入大脑,引起炎症和认知衰退。而当科学家修补了漏洞或阻止了后续的级联反应,年老小鼠的大脑意外地恢复了青春。难道逆转大脑衰老的秘诀就在这些漏洞中?
由于气候变化和海洋酸化,全球的珊瑚正面临灭绝的风险。科学家发现一些益生菌或许可以增强珊瑚自身的适应能力,应对当下的恶劣环境。但也有人担心,如果将细菌大量应用在野外环境中,可能会对环境或食物链上的其他生物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这场关乎珊瑚与其他海洋生物命运的赌博,将迎来怎样的结局?
矮星系是分布在星系周围的卫星星系,它们如同海洋中的浮游生物:虽然时常被人忽略,但却是不可缺失的一部分。从上世纪30年代以来,矮星系就一直是宇宙学模型难以覆盖的角落。根据模拟,矮星系应该随机分布在宿主星系周围,但对银河系及临近星系的观测却得到相悖的结论。如果这不是罕见的例外,那由此延伸出来的理论猜想,或许能让我们揭开更多宇宙之谜。
人一生中最有活力的时期当属青春期,但青春期的暴力事件、鲁莽行为和抑郁等现象却显著增加。神经科学研究认为,进入青春期后,大脑会进入一个对奖励、新鲜事物和社交敏感的时期。随之而来的是,青少年想要探索更广阔的社会,渴望独立、尊重和建立自我意识。而他们的人生如何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身边的人能否帮助他们得到尊重、奉献社会的机会并寻找目标感。
1812年,玛丽·安宁的惊人发现让鱼龙出现在了大众的视野中。此后,这种形似鱼类,却是由陆生爬行动物演化而来的“怪兽”令古生物学家为之着迷。他们试图揭示它们为何以及如何重返海洋,随后又是如何成为了海洋霸主。为了寻找第一条下海的鱼龙,研究者来到了安徽巢湖,这里的地层给了他们莫大的惊喜……
海豚跃出水面、在空中旋转的场景令人赏心悦目,但这幅画面却隐含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巨大分歧:对于它们旋转的方向,不同人会给出截然相反的描述。而我们的大脑产生这一奇特现象的原因,可能在于“左”和“右”的描述方式本身存在缺陷。为此,本文作者决定重新定义方向。而根据全新的方向体系,“海豚是‘右撇子’”的传统观点也受到了挑战。
数学的深奥晦涩让大多数人难以感受它的美,而板书给了我们一个独特的机会。当拓扑、几何、混沌等高深理论被数学家写在黑板上时,它们仿佛从数学变成了艺术,有时甚至还能成为数学家彼此交流的语言。这时,最前沿的数学理论对普通人来说也不再是那么遥不可及。随着黑板将被其他更先进的设备取代,一位摄影师决定抓住这最后的机会记录这些板书,保存黑板上的数学艺术。
当来自挪威和英国的探险队在100多年前相继抵达南极点时,他们在途中发现的植物化石还给了我们意外之喜:这些化石说明,茂密的森林曾延伸到南极内陆深处。不仅如此,随后的研究还发现,当时两极地区的很多森林以落叶林为主。这完全出乎了很多人的意料,因为学界普遍认为这种森林很难应对严寒环境。为了解释这种现象,许多科学家提出了不同的理论,理论之间的碰撞也在不断升级。
1916年,物理学家卡尔·施瓦西发现,广义相对论可用于描述一个非旋转的天体的时空,这个天体即为黑洞。在这之后的数十年里,黑洞如同一头沉睡的野兽,静默地隐匿于数学方程与无垠宇宙之中。为了使黑洞现身,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经历了一个世纪的漫长探索。如今,黑洞终于走出理论,以诡谲而美丽的面貌呈现在我们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