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国际干细胞研究学会(ISSCR)都建议,科学家培养人类受精卵的时间不能超过2周,即著名的“14天规则”。而5月26日,ISSCR表示将会放宽这一限制,延长科学家培养人类胚胎培养的时间。不过ISSCR同时表示,不推荐对人类胚胎进行基因编辑。对此,伦敦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的干细胞生物学家、ISSCR指导委员会主席Robin Lovell-Badge表示,“这是一次重大的更新。
”1951年,英国科学家威廉·哈维第一次系统提出胚胎的结构、功能理论,为人们从生命科学的角度探索生命起源奠定了基础。1978年,世界上第一个体外受精的孩子在英国诞生,这一研究在当时的英国乃至世界上引发了极大的轰动,公众的反应可以说是“又喜又怕”。此后人类不断在体外胚胎培养的存活时长上取得突破。但是很快,人们就不得不考虑这些体外培养形成的胚胎将何去何从,这就涉及到伦理学问题了。
美国卫生、教育和福利署的伦理咨询委员会在1979年首次提出“14天原则”,随后英国政府召集了众多学者组成了“沃诺克委员会”,1984年,委员会发布了第一份详细报告,列举了数条关于体外受精与人类胚胎研究的建议。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这么说的,“我们强烈推荐,由体外受精产生的人类胚胎,无论是冰冻状态下或非冰冻状态下,如果没有进行胚胎移植,不能在体外存活至超过受精后第14天。
同时,我们推荐把任何用超出此期限的人类胚胎的做实验的行为,都定为刑事犯罪。”这就是“14天规则”的来源。随后,众多国家也宣布接受该规则,科学指导胚胎和辅助生殖研究。包括中国2003年《人类胚胎干细胞研究的伦理准则》和印度2007年《干细胞研究和治疗的指南》。从受精卵形成开始到胎儿出生,需要跨过约38周共266天,一般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胚前期、胚期和胎期。
在受精卵形成的头14天里,胚胎会完成数次卵裂,形成囊胚,在子宫腔内完成着床。而在第14天,也是胚前期和胚期的分界点,一种名为“原条”的结构形成,标志胚胎内、中、外胚层发育的开始。选择第14天这个节点,一来是因为原条的形成很容易被观察到,利于判断;二来人们认为,神经系统的发育始于受精后17天左右,把限制设置在14天,胚胎就感受不到痛觉,用来做实验就不会有道德问题。
值得说明的是,14天规则从未打算在人类胚胎的道德地位成为一个明亮的界限。相反它是一个公共政策工具,设计出一个科学探究的空间,同时显示尊重人类胚胎研究的不同意见。事实上,作为公共政策工具,14天的规则已经非常成功。它提供了一个明确的和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停止研究的研究点。而极端的选择——完全禁止胚胎研究或对胚胎使用不加限制——将不会是一个多元化社会中良好的公共政策。
多年以来,所有研究人类胚胎体外培养的实验室共同遵守着“14天规则”,这其中有一部分原因在于,技术限制导致科学家体外培养人类胚胎尚难以达到14天。而极限终将是会被突破的。
2016年5月,来自英国剑桥大学和美国洛克菲勒大学的两个研究组分别在《自然》和《自然·细胞生物学》发表研究,前者通过改造他们之前设计的小鼠胚胎体外培养的方法,让人类胚胎在体外发育到了受精后第13天,后者通过给囊胚阶段的胚胎提供附着底物,让其可以至少在体外发育到受精后第12天。两个研究组都声明,根据国际广泛认可的相关伦理原则,他们在胚胎发育到受精后14天之前终止了实验。
换句话说,如果他们想继续培养胚胎,完全有希望超过14天。同时,过去数十年间,科学界已经建立了越来越复杂的人类干细胞胚胎模型,包括通过人工合成胚胎,以及人类-动物嵌合胚胎等,展现出了一种新的研究人类发育的方法,同时避免了使用受精胚胎的争议。技术的发展,也促使了一些其他长期科研政策的重新评估。现在也已经难以保持自助者、监管机构和研究人员在先前的共识方面保持一致。
比如,线粒体替代疗法的临床使用(会引起后代遗传的改变),去年被英国政府批准,并在今年初由美国医学研究所的一个委员会被视为“道德上允许的”。有人可能会认为,当一项限制政策对于科研发展不方便时,政策制定者需要重新定义边界。如果人类胚胎的14天规则被视为道德真理,那么愤世嫉俗将是必要的。但如果它们被理解成保持促进科学研究和维护公众信任之间的平衡工具时,那么它就可以因为环境的变化,在合理范围内调整。
对此,Lovell-Badge教授表示,“放宽14天规则的限制,使得研究人员能够将体外胚胎和真实的胚胎进行全面比较,对于科学研究的意义巨大。当然,这将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不过,并非所有人都支持放开14天的限制。得克萨斯州休斯敦莱斯大学贝克公共政策研究所法律和政策学者Kirstin Matthews表示,“对于2周内的胚胎,人类尚未研究清楚,仍有很大的探索空间。
同时此类涉及公共利益的原则,ISSCR应该充分考虑公众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