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媒体音乐可能正在进入高保真音频的新时代。在Apple Music宣布新动作后,科技媒体The Verge这样惊呼。5月17日,苹果宣布,Apple Music将在2021年6月支持无损音频和杜比全景声,并且免费向所有订阅用户开放。据The Verge的报道,Apple Music更新后将首发2000万首无损音频,到年底,曲库中7500万首歌曲将全部支持无损格式。
实际上,无论国内的QQ音乐、网易云音乐,还是国外的Amazon Prime、Spotify、Tidal,推出无损音乐已有时日。此前,亚马逊的无损音乐(Amazon Music HD)的订阅费高达14.99美元/月。
在苹果官宣推出不加价的无损音乐当天,亚马逊也宣布了同样的收费策略:用户只需要支付9.99美元/月的普通会员(Amazon Music Unlimited)费用,就能收听无损音乐,不再额外收费。对音乐App来说,无损音乐为什么这么重要?还要从音乐本身说起。自留声机诞生起,人们就为“还原真实声音”做出诸多研究。
声音的载体,从直接记录波形的黑胶唱片,逐步发展到今天的数字文件——CD光盘、MP3和今天的流媒体。用数字记录声音时,就产生了两个关键的指标:采样率和码率。每一个采样信号用多少位二进制数字表示,它的单位是bit。标准的CD音质采用16bit记录数据,而“码率”(或“比特率”)的概念也由此而来:每秒钟产生的数据量。
对于CD,它的码率就是44.1kHz × 16bit × 2(立体声的2个声道)= 1411.2 kbit/s,即1411.2 kbps。CD统治音乐产业几十年,即使今天我们不怎么能见到实体CD唱片,它的影响仍然深远,以至于今天我们所说的无损音乐,就是以CD音质为标准:44.1kHz、16bit、1411.2kbps。
而在更新、更高品质的录音中,采样率甚至可以高达384000Hz,每个数据也可以高达32bit,这些超越CD音质的数字音乐文件,被称作“高解析度音频”(Hi-Res)。一组典型的Hi-Res音源的码率和文件大小。但实际上,即使是CD音质,也意味着每首5分钟的歌都需要占用高达50MB的存储空间,显然不怎么实用。
Hi-Res音频还有更高的存储和使用门槛,因此,我们需要对数据进行压缩——MP3就是一种常见的压缩方式,它掐掉了原始数据里人耳难以听到的高频和低频声音(人的听力频率区间为20Hz~20kHz),并对音频进行了重新编码,把码率压缩到320kbps甚至更低,因此5分钟的歌就只剩下约13MB大小,这就是“有损音乐”。
而另一个思路,则是不把文件压缩到那么小,但保证它可以完全还原原本的声音,就叫做“无损音乐”。它常用的格式包括FLAC、APE等。从音质上看,不同的无损音乐没什么高下之分——把同一条未经压缩的音频,压缩成FLAC或者APE再还原,不会有任何改变。Hi-Res音乐、无损音乐(FLAC)与普通音乐(MP3)的码率和文件大小对比。
今天,你在QQ音乐、网易云音乐里能选择的音质,就与曾经的CD有这样千丝万缕的联系——播放器里的“无损音质”(SQ),即与CD音质相当的FLAC格式音乐,而“极高音质”或“HQ高品质”等,往往指320kbps的MP3,更低的音质,则是压缩率更高、文件尺寸更小、音质也更差的192kbps或128kbps的MP3,更低的品质也为服务供应商省下了宝贵的带宽。说回苹果。
根据The Verge的报道,苹果将采用ALAC格式承载Apple Music的无损音乐,这是一种苹果主导开发的无损音乐压缩方式。早在iPod时代,发烧友们希望让iPod播放自己从CD里读取的无损音频,就必须使用iTunes将其转化为ALAC格式存进iPod。而苹果自家引以为豪的iTunes音乐商店呢?
不好意思,十几年来,它只提供有损的音乐(约256kbps的AAC格式)——十几年前,苹果用iTunes在线音乐淘汰了CD,今天,苹果又拿起“CD音质”来给苹果音乐造势续命了。
如果将视野放宽至整个流媒体音乐行业,无损音乐服务还能帮助Apple Music更好地与在线音乐巨头Spotify进行竞争。根据Spotify在2021年4月28日公布的Q1财报,其MAU已达到3.56亿,付费用户则高达1.58亿。反观苹果,这个数字要逊色得多。上一次苹果官方披露Apple Music的用户数还是在2019年6月,彼时的数字是6000多万。
就匠音乐创始人张昭轶告诉放大灯团队,至少从2014年的iTunes时代,苹果就开始接受版权方或音乐人上传24位WAV格式的母带文件。消费者则通过苹果平台,用iTunes商店下载,或直接通过Apple Music收听256kbps的AAC格式的音乐文件。若以2014年作为苹果积累母带音源的时间起点,那么苹果迄今为止已积累了7年左右的无损音源。
归根结底,苹果无损音乐服务姗姗来迟,很大程度上源于苹果追求“一致性”的生态体验,它囤积无损音源,直到规模足以替换原有曲库。现在,时机已到。Apple Music计划提供的无损音源,但完美的无损音乐体验,还需要考虑音频传输过程中的其它环节。以当前普通消费者的设备和习惯,很可能只是白费力气。首先,现在的苹果蓝牙耳机反正是告别无损音乐了。
手机、电脑等播放设备播放音乐时,会先把音频文件解码成PCM音频(一种未经压缩的音频采样数据)发送给蓝牙芯片。蓝牙芯片会把PCM音频重新编码,变成适用于蓝牙传输的音频形式。但如今,还没有哪一门编码能实现蓝牙传输无损音乐。常见的蓝牙编码有SBC、AAC、ATRAC等——它们是有损编码。好一些的厂商则自行开发的编码,像高通的aptX系列技术和索尼的LDAC,它们的音质比其他有损编码更好,本质上仍是有损。
如LDAC最高支持990kbps码率,高码率带来了更多的声音细节,用户能够听到接近无损音质的音乐,但注意,只是接近无损而已。同时,考虑到无线传输的速率、丢包、功耗和稳定性等问题,蓝牙注定与无损音乐无缘。也正因此,苹果发言人也透露,目前任何型号的AirPods和HomePod都不支持播放无损音乐,即便是售价4399元的AirPods Max也不行。
不过,今年年初,Tomsguide等媒体曾传,苹果会发布支持无损Hi-Fi的AirPods 3,不过它并没有出现在4月21日的春季发布会上。Apple Music此次支持无损音乐,或许便预示了AirPods 3将在今年6月的苹果WWDC 2021亮相。无损音乐传输三环节。蓝牙不顶用,用有线耳机也没那么简单。
虽然有线耳机不会被蓝牙协议再次压缩编码,但它要考验播放设备本身解析能力,今天各大流媒体提供的CD级无损音乐对设备要求不高,但苹果即将推出的高解析度音频,则可能需要精心挑选的外接音频解码器才能完美播放,这甚至写在了Apple Music的网页上。也就是说:提供无损音乐,不代表消费者就能有好体验;苹果的作风理念,也不是逼着消费者去买转接头和有线耳机,搞一套无比复杂的解决方案才能听无损。
所以,苹果会做什么?让消费者买下苹果手机+苹果耳机+苹果音乐服务,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听到无损乃至高解析音乐,这才像苹果——也许我们很快就会看到这个结果了。
无损音乐面临的问题,也不仅仅是播放难,而是整个行业都面临不少问题。在中国,无损音乐现状并不乐观。以华语音乐为例。早期华语流行乐版权方缺乏曲库管理意识,进入流媒体时代,母带音源丢失情况严重的华语音乐唱片公司,只能从市面上回购正版或CD,逆转回无损格式,然后提供给流媒体音乐平台。直到2010年以后,国内音乐行业开始采用同步世界的录音技术,这一情况才得以解决。
在流媒体音乐时代,音乐App需要从唱片公司手中租借录音版权,这些音源格式各异。有国内版权音乐平台从业者告诉放大灯团队:他们给流媒体平台提供的音源格式各异,既有无损的WAV和FLAC,也有压缩的Mp3。因此即便在曲库信息最全面的Apple Music中,早期华语音乐的曲目与码率等信息也往往残缺不全。而近年来,国内音乐平台的技术突破,可谓乏善可陈。
网易云音乐、QQ音乐、虾米音乐都曾推出过“无损音乐”服务,但这些“无损音乐”的质量几何,却有待商榷。2017年,网易云音乐推出无损音乐付费服务。随后,有用户下载网易云上的某首无损版歌曲,发现文件格式、采样率都没问题,但14kHz以上的频段被一刀切掉;一些歌曲存在用插值算法制作“假无损”的嫌疑。也有用户测评发现,同一首歌的频谱,酷狗音乐有高频稍虚、QQ音乐有一刀切的痕迹。
真假无损音乐混卖,也成为无损噱头下比较普遍的现象。这种情况下,作为大陆地区唯一一家外国流媒体音乐服务商,苹果的无损音乐服务就显得难能可贵。“推出无损音乐”这次技术升级,苹果走在了它的中国的同行前面,它会因此获利更多吗?无损真会吸引更多用户转投Apple Music吗?很难说。一方面,苹果可能需要承担更高的成本。
由于国内CDN(Content Delivery Network,内容分发网络)成本高企,加上用户网速限制,在国内流媒体服务商很难提供无损服务。也正因此,业内不少人并不看好“无损”的市场前景,国内某音乐版权公司工作人员反问道:“你能想象用200M流量听一首歌吗?”作为一种流媒体服务,音乐需要CDN节点支持,大量大文件的传输需求,会导致带宽费用飙涨。
2012年是256kbps有损音乐的黄金时代,全世界iTunes下载量高峰时期,苹果在部分国家已处于亏本状态,至于在2021年6月开放的无损音乐服务,给苹果带来的网络和成本压力就可想而知。另一方面,用户真的需要通过Apple Music欣赏无损音乐吗?事实上,多数音乐听众对音乐硬件尚不甚了了,能听出无损和有损音乐区别的,更是凤毛麟角。
在烧耳机,烧音箱,烧音源的国内Hi-Fi圈用户心目中,流媒体从来不是他们的首选,想指望通过“无损”的概念吸引更多付费用户,并不现实。无损音乐对用户的钱包也是个挑战。即便5G网络支持无损音乐传输,用户也很难负担移动网络费用,即便网费不是问题,在单支歌曲空间上百兆缓存的压力下,用户的硬件空间也会很快捉襟见肘——没有Tb级别的存储空间,想连续欣赏无损流媒体音乐,难度不小。
所以……苹果的无损服务只是噱头吗?并不。如果说iTunes和iPod为代表的软硬件产品,构建了苹果的第一代音乐服务生态(模拟随身唱片店的“下载时代”),那么Apple Music则属于苹果的第二代音乐服务生态(歌单式的“流媒体时代”)。但无论什么形态,苹果始终坚持了一个原则:对音源质量的严格把控。
在长达六七年的时间内,苹果坚持积累无损音源,而不是“什么格式都收”的态度,本身就令国内同行难望其项背,此时推出无损版服务,自然成为行业标杆。甚至有可能像无线耳机那样,通过市场教育,将“无损音乐”概念普及给大众,迫使国内音乐平台在高音质领域展开技术竞赛,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服务。对音乐行业来说,这可能是本轮“无损音乐”热潮的最好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