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池入门

作者: 陈闷雷

来源: 果壳

发布日期: 2021-05-21

本文详细介绍了锂电池的工作原理、产业链、关键材料及其在电动车领域的应用,分析了不同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和隔膜的特点和市场趋势,以及锂电池的封装技术。文章指出,锂电池的未来发展方向是提高能量密度或优化成本,并讨论了新技术如CTP和刀片电池的潜力。

不关注新能源,还算合格投资者么?过去几个月,新能源汽车概念反复席卷资本市场,不仅消费者关注,资本也跃跃欲试。连特斯拉和一众造车新势力也成为市场焦点,引得各行业巨头纷纷跨界入场。你以为新能源的油门踩到底了吗?不,还没加满。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的提出,新能源车已不仅是一种新概念交通工具,更是国家顶层设计的一部分。

国务院办公厅2020年11月2日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显示,预计到2025年,国内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将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而当前这一数据约为4%~5%之间——这意味着市场至少有三倍的成长空间。

所谓新能源车,其实也包括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EV),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EV)等其它技术路线。不过当前的语境下,这个词被提起时一般仅指纯电动车路线,即我们熟悉的特斯拉,以及一众造车新势力。而纯电动车的核心部件则是:锂电池。

纯电动车人人都懂,但是了解锂电池的人就不多了。锂电池是一个上下游链条长,专业性很强的复杂产品,不可能用一篇文章讲清所有细节。本文将聚焦于核心的几个环节,旨在为读者勾勒基本的锂电池技术图谱,让大家了解其核心原材料、关键技术与未来趋势。

作为一种充电电池,锂电池的工作原理是:通过锂离子(Li⁺)在正负极之间定向移动来实现充放电功能。它广泛应用于电动车、消费电子及储能三个领域。其中电动车用锂电池,通常称为动力电池,是目前增长较快,未来预期最为乐观的应用领域。

产业链方面,锂电池上游为锂、石墨以及稀有金属矿等原材料;中游为电池正负极、电解液、隔膜等关键材料供应商,中游末端为电池制造商,它们将上游原材料制成不同规格产品;下游为产品应用终端,依照应用领域可大致分为动力电池、消费电子及储能三大类。

锂电池的四种关键材料锂电池是如何发电的?在锂电池工作时,锂离子参与氧化还原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一款锂电池产品的评价指标包括能量密度、循环寿命、倍率性能(不同电流下的放电性能)、安全性能以及适用温度等。

从锂电池的成本构成看,正极、负极、电解液和隔膜为四大关键原材料,在成本中的占比远高于束线、连接器以及导电剂等其它材料——这与锂电池基本工作原理一致。

当前,正极材料是锂电池的核心材料,是决定电池性能的关键因素,对产品最终的能量密度、电压、使用寿命以及安全性等有着直接影响,也是锂电池中成本最高的部分。正因此,锂电池往往用正极材料命名,如三元电池,就是使用三元材料做正极的锂电池。

不同正极材料差距明显,适用领域也不一样。常见的正极材料可以分为钴酸锂(LCO)、锰酸锂(LMO)、磷酸铁锂(LFP)和三元材料(NCM)。

当前主要应用于电动车领域的,是三元材料以及磷酸铁锂两条技术路线。在2020年锂电池正极材料出货占比中,分列第一(46%)和第二(25%)。

三元材料的核心优势在于能量密度高。同体积、同质量下,续航时间较其它技术路线大幅领先。但其缺陷也非常明显:安全性差,受到冲击和处于高温环境时,起火点比较低。正是安全性能上的缺陷,一直限制着三元材料技术路线的大规模装配与集成应用。

磷酸铁锂则恰好与三元材料相反,能量密度与续航均表现一般,但安全性却十分优秀。其晶体结构为独特的橄榄石型,空间骨架结构不易发生形变,使其在高温环境下仍能保持稳定。

当前,三元电池的装机量出现下滑,磷酸铁锂电池市场份额正在快速提高。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国内动力电池累计销量达65.9GWh,其中,三元锂电池共装车38.9GWh,占比61.1%,累计下降4.1%;磷酸铁锂电池装车24.4GWh,占比38.3%,累计增长20.6%,成为销量同比唯一增长的动力电池类型。

除了安全性优势,磷酸铁锂销量快速上升的另一个主要因素,是便宜。长期以来,造成三元电池原材料成本(占比近90%)居高不下的主因,就是因其对钴的需求较大。钴是一种稀有的矿物,非常昂贵且开采极不稳定,价格波动剧烈,供应链也十分脆弱,极易影响下游产业。

不过三元电池的发展没有停滞。这一技术路线长期趋势,是通过高镍低钴的配比,即所谓的高镍三元材料进行降本。根据镍钴锰三种元素的占比,三元材料可以分为111、523、622和811四种主要类型。

新一代的负极材料中,硅基负极是热门候选者。其具有极高的能量密度,理论容量比可达4200mAh/g,远超石墨类材料。但作为负极材料,硅也有严重缺陷,锂离子嵌入会导致严重的体积膨胀,破坏电池结构,造成电池容量快速下降。

电解液在锂电池中,主要作为离子迁移的载体,保证离子在正负极之间的传输。其对电池安全性、循环寿命、充放电倍率、高低温性能、能量密度等性能指标都有一定影响。

锂电池隔膜是正负极之间的一层薄膜,在锂电池进行电解反应时,可用来分隔正极和负极防止发生短路。隔膜浸润在电解液中,表面有大量允许锂离子通过的微孔,微孔的材料、数量和厚度会影响锂离子穿过隔膜的速度,进而影响电池的放电倍率、循环寿命等指标。

当前,封装技术可分为三类:方形电池,即方形的单体电池。该类型电池的电芯间隙较小,内部材料更加紧密,电池在高硬度的限制下不容易膨胀,安全性比较高。同时壳体采用了密度更小、重量更轻且强度更高的铝镁合金,进一步强化对内保护,相应的生产工艺却不复杂。

除了三种成熟的封装技术外,锂电池目前还有新的CTP技术,并衍生出了“刀片电池”与“CTP电池”两种新产品,均为方形电池的升级形态。当前以比亚迪为代表的的刀片电池,选择的是彻底取消模组的方案;宁德时代的CTP电池,则是走将小模组整合为大模组的路线。

正如开篇所讲,锂电池的产业链长且复杂,牵扯行业众多,无法用短短数千字描述清楚。本文选择覆盖最核心的四种材料与三种加工工艺,并没有涉及电池整包的相关工艺与材料。总体上看,锂电池的未来发展方向清晰:要么提高能量密度,要么对现有产品进行成本优化。无论是正极材料的磷酸铁锂与三元材料之争,或是隔膜工艺与电解液溶质的选择,均承袭于此。

UUID: 77346429-a873-4a43-b426-d5925a3dabcb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果壳公众号-pdf2txt/2021/2021-05-21_看完这篇文,锂电池入门.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99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