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越老,觉越少”。长期以来,人们习以为常地认为,老年人的睡眠不足、失眠等睡眠障碍问题只是因为年纪大了而产生的一种正常生理现象。然而,近年来不断有研究证实,睡眠障碍或与失智症的发病直接相关。因此,那些一直被我们忽视的睡眠障碍问题,绝不能被忽略。
近日,法国巴黎大学研究员SéverineSabia及其合作者通过对近8000名英国成人进行了逾25年的跟踪调查发现,中年人短暂的睡眠时间与晚年患痴呆症的风险较高有关。在50、60岁的人群中,每晚睡眠少于6小时的人患上失智症的风险会更高。
相关论文以“Association of sleep duration in middle and old age with incidence of dementia”为题,发表在科学期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研究还发现,年龄在50-70岁、一直处于较短睡眠模式的人,患失智症的风险会增加30%,而且数据分析表明,这一风险的增加与人体心血管代谢或精神健康问题无关。失智症是一种由于脑部伤害或疾病所导致的渐进性认知功能退化,且此退化的幅度远高于正常老化的进展。最常见的失智症种类是老人失智症(即阿兹海默氏症),失智症患者常常会表现出记忆障碍等问题。
而且,阿尔茨海默氏病等失智症患者的下丘脑和脑干的病理生理过程会导致睡眠唤醒周期失调,导致睡眠障碍。一些观察性研究表明,睡眠时间较短或较长都与人体的认知能力下降和失智风险的增加有关。大多数失智症患者的病理生理学变化会经历20年或更长时间,想要了解睡眠时间与失智的关系就需要一个长期随访研究时间。
由于此前的研究随访时间短、统计能力有限,使得老年人的睡眠时间变化模式与失智症发生率之间相关性的研究结果并不清晰。为了精确分析步入老年以前的睡眠时间与老年失智症发病率的关系,显然需要在一个更大的时间维度来开展研究。
为此,研究人员使用了Whitehall II英国前瞻性队列研究在1985-1988年招募的10308名公务员数据,并从中筛选出从50岁开始就有睡眠时间记录的7959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随访调查数据分析。
为消除由于在随访开始时纳入较宽的年龄范围而造成的估计不确定性,该研究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将睡眠时间划分为短时(每晚≤6小时)、正常(每晚7小时)和长时(每晚≥8小时)三个层次,在1985—2016年分6次,对50岁、60岁和70岁左右的受试者进行了重复的睡眠时间评估。
通过多年的随访观察发现,那些每晚睡7个小时的人,每1000人中失智发病率最低,而且与年龄无关,但所有年龄段的睡眠时间短均与失智发生率较高相关。与现有的研究不同,该研究没有有力的证据表明,长时间睡眠与失智之间存在关联。
为了更加客观地掌握受试者的睡眠数据,研究人员在2012-2013年期间,让3888名受试者24小时佩戴腕戴式加速度计GENEActiv,借助对50岁、60岁和70岁时测量的睡眠时间证实,中年时睡眠时间短确实与患失智症的风险增加存在相关性。数据分析表明,睡眠时间与失智之间呈U型关联,与每晚睡眠时间为7小时的人相比,每晚睡眠时间小于6小时与失智症的患病风险较高相关,而睡眠时间大于8小时与失智风险无关。
此外,研究人员使用反概率加权方法对缺失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在对包括心血管疾病在内的多种协变量进行调整后,该研究结果仍具有较强的适应性,进一步证实中年睡眠时间短与失智症之间存在一致的关联。尽管该研究在对睡眠时间的重复测量以及对失智症的长期随访方面表现出一定的优越性,且使用客观的睡眠时间量度证实了基于自我报告的睡眠时间与失智症关联的主要发现。
但是,研究人员表示,由于受试者在招募时都有工作,他们在危险因素和疾病发生方面,都比一般人群更健康,这也给研究再来了一定的局限性。研究表明,事实上有40%-70%的老年人存在睡眠问题,而40%以上的人患有失眠症,这意味着他们经常会在夜间或凌晨起床。鉴于以上研究,大多数老年人确实存在晚年失智的风险。
同时,这种病程较长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在临床方面还缺乏较为有效的治疗手段,常用的治疗药物也仅能在短期内改善患者症状,无法延缓并阻止阿尔茨海默病的发展。因此,中老年人在出现睡眠不足、难以入睡的情况时,应当积极采取措施,来改善睡眠质量。另一项近日发表的研究表明,听音乐可以帮助老年人更好地睡眠。
该研究发现,在家中居住的60岁以上的老年人在睡前听30分钟至1个小时的音乐,会睡得更好,而且舒缓的音乐在改善老年人睡眠质量方面表现出了更佳的效果,但研究结果也表明,老年人至少需要连续四周在睡前听音乐,才能从中获得最大收益。此外,白天有规律的运动、睡前6小时避免尼古丁及咖啡因的摄入、睡前禁酒、避免饱食,使卧室光线、噪音最小化,也有助于减少睡眠障碍问题,提高睡眠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