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青年的寄语,也是被中科院无数青年科研团队内化于心、付诸于行的崇高理想,引领着科苑青年在科研之路上前行。今天就和大院er一起看看下面这些因理想而闪光的科苑青年是如何践行理想、不断前行的吧。
他们,不断追求更高品质的激光。超强超短激光是创造极端条件的“最亮光源”,具有巨大的科研及应用价值,是世界各国科研人员在激光领域的必争之地。在我国,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的超强超短激光攻关青年团队勇担上海超强超短激光实验装置(SULF,又称“羲和”)的研制重任,奋战在科技攻关前沿。日前,团队荣获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授予的第25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
他们,带领“悟空”找寻暗物质的踪迹。2015年12月17日,世界上最高能量分辨率、最宽观测能段、最强粒子鉴别力的空间粒子探测器“悟空”号卫星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天文卫星零的突破,它的发射被英国Nature杂志评价为“开启了中国空间科学时代”。虽然此“悟空”非彼“悟空”,但它同样扮演着探测前方未知领域的重要角色。
而“悟空”的这一身好本领,离不开“师父”们——来自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的“悟空”号科研团队的日夜奋战。
他们,开中国天眼望向宇宙深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是国家“十一五”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是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被誉为“中国天眼”。正如FAST其名,“快一点、再快一点”,让中国人尽早用上探索宇宙的利器,是“天眼之父”南仁东生前最大的愿望,也是整个FAST团队的使命。一批有个性、有想法的科学家和工程师聚到一起,一次又一次攻克难关。
他们,控疫守城,尽一己之力。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武汉国家生物安全实验室,是我国第一个通过认证、唯一可开展“人间传染四级病原”研究的P4实验室。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伊始,实验室反应迅速,主动放弃春节假期,克服重重困难,夜以继日,全力以赴,以战时状态投入科技攻关,担当起守护国家公共卫生安全的“大任”。
他们,让“奋斗者”号耳聪目明。
2020年11月28日,凝聚着近千名科研人员智慧的“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成功完成万米海试并胜利返航。相较于前两代的“蛟龙”号与“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的声学系统实现了完全的国产化,突破了全海深难关,技术指标更高,是潜水器的核心系统,在“奋斗者”号的整个海试过程中表现优秀。负责攻关“奋斗号”声学系统技术的是来自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的“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声学团队。
他们,决心建造“太空工厂”。有这样一个年轻的团队,他们在地球上创新创业,立下了太空建厂的“大志”。他们是中科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的太空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团队,一群平均年龄不到35岁的年轻人。在年轻“掌门”王功研究员的带领下,无所畏惧,敢想敢做。他们正在研发的太空制造工艺,将服务于中国空间站建设和运营,助力人类未来深空探测旅程行稳致远。
这6个团队,只是中科院千百个青年科研团体的缩影。
回望我们来时的道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时刻指引着中国青年前行。无数中科院的科研人员,在自己的岗位用坚守和付出为我国科技事业的创新发展作出了贡献。2021年伊始,中国科学院侯建国院长对全院的青年科研人提出了新的期待。“以心无旁骛的战略定力,以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与新时代同向同行,用更加优异的科研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祝科苑青年们节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