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卖碳”赚了16亿,碳交易卖的究竟是什么?

作者: 郑玥

来源: 极客公园

发布日期: 2021-05-02

文章详细介绍了碳中和的概念及其重要性,解释了碳交易的具体操作和其对企业的经济影响,特别是特斯拉通过碳交易获得的巨大收益。同时,文章还探讨了全球各大科技公司如苹果、微软、腾讯、阿里、百度等在碳中和方面的布局和努力,以及中国在碳交易市场建设方面的进展和挑战。

2060年就要实现的碳中和,代表着化石能源的终结,你能看到这一天吗?

“媒体福音”马斯克最近有点头疼,“车顶维权”给媒体大众带来流量狂欢,也把公司打入了“舆论地狱”。马斯克可能头疼,也态度软化道歉了,但之前的傲慢确实来源于一些底气。特斯拉一季度销量创新高,4月25日最新消息,华尔街普遍对即将到来的特斯拉一季度财报充满信心。而特斯拉2020年营收转正,财报的秘密早已被看透。不仅是车卖得多赚得多,作为新能源汽车公司,特斯拉还有个营收秘密武器——碳交易。

2020年特斯拉财报显示,全年净利润7.21亿美元,特斯拉光靠出售碳排放积分,一年就获得了15.8亿美元的营收,是年净利润的两倍还多。如果没有“卖碳”,特斯拉还在亏本。去年以来,“碳中和”概念被推上风口,中国承诺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清晰紧迫的承诺让人们觉得,环保不再是遥远的未来和富人的游戏。

可是碳中和到底是什么?让马斯克赚满的碳交易又是怎么进行和影响碳排放的?还有哪些公司和已经“卖碳”赚钱了?哪些公司赔钱也要入局?你我能看到化石能源终结的那一天吗?

“碳中和”顾名思义,就是排出去多少温室气体,就吸收回去多少,实现数学意义上的“零排放”。2020年9月,中国领导人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个日期一出,当时就语惊四座。这意味着,从2020年到2060年这40年间,中国的碳排放要从每年的160亿吨降低到几乎不排放。

另一个概念碳交易听起来很魔幻,碳怎么交易?

交易的到底是什么?其实是碳排放配额。为什么排放碳还需要配额呢?因为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排放造成了温室效应,威胁人类生存。于是,经济学家发明了一种制度,把碳排放权数量化商品化,政府给每个企业制定碳排放配额,根据过往碳排放情况等,发放减排目标。这个配额就可以在交易市场自由交易。企业如果用完配额,要么关门停产,要么向排放配额富足的企业购买,不然就要接受高额罚款。

这样碳排放权就成了一种商品,“配额富人”就可以赚钱。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环境遥感与全球碳循环方向博士生导师,中美碳联盟(USCCC)现任主席赵斌对极客公园说到,“中国的目标其实情况还是蛮紧的,在某种情况下,要达到这个目标,可能会从被动到主动地,放弃化石能源。”欧洲国家大多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达到碳排放峰值,能源需求开始持续下降,距离2050年有近60年的减排时间。

而中国还处于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能源需求持续攀高,在2030年达到碳排放峰值后只有30年的减排时间,这些客观现实对中国都是巨大挑战。

中国此前并未有这么清晰的碳排放承诺。中国碳减排承诺,从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到在2015年的巴黎气候大会,都只提出了降低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没有具体给出实现碳中和年份。碳中和行业人士汪军认为,之前的目标数据其实有GDP变数,而最新提出2030年达峰和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具体清晰,且实现难度可以说是串天猴和火箭的区别。

汪军也提到,“我国现在的碳排放已经超过160亿吨,我们现在的衣食住行无不弥漫着温室气体排放的味道,而40年以后,这一切都将彻底消失,取而代之全是清洁的能源和原材料,这种划时代的改变与工业革命前后的变化相比,只有过之而不及。”

碳交易不止蚂蚁森林。2060年会是什么样还不知道,但现在可以关心一下碳交易怎么挣钱。大部分人参与过的个人计算碳减排的活动大概只有蚂蚁森林里。

公益作为高尚的一个代名词,每个人都有向往心,蚂蚁森林的日活就说明了这一点。每天用支付宝线下支付、走路骑车,就可以获得“绿色能量”,日积月累就可以在戈壁种下一颗树。而“偷绿色能量”的“偷菜游戏式的乐趣”,则是阿里填补社交短板,提高打开率,增加用户粘性的小技巧罢了。

真正的碳交易还是在企业之间。最显而易见的是新能源车企,最引人瞩目的当属是特斯拉。

2020年特斯拉财报出炉后,马斯克就一直被调侃为“卖碳翁”。2020年,特斯拉光靠出售碳排放积分,就获得了15.8亿美元的营业收入,是年净利润的两倍还多。目前国内新能源积分制度也逐渐完善,价格也呈现水涨船高的趋势。蔚来汽车2020全年财报数据露出卖碳痕迹,有些特斯拉追随者的意思。

数据显示,蔚来还是卖一辆车亏一辆的现状,截至目前蔚来每卖出一台车依然要亏损5.3万元,但“卖碳排放积分”去年贡献了近亿人民币的收入。

2020年11月,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就透露,2020年蔚来产生的积分将达20万个,将在2021年进行销售。如果按照3000元/分的价格计算,这部分积分收入将达到6亿元。这可算给蔚来打开了一条创收通路。

巨头如何“碳中和”其他各种路径的关于碳中和的生意,全世界都在热炒。2021年春节前后,一系列发自《日本经济新闻》的经济报道在投资圈热传。日本记者根据各国机构和大学的公开数据进行估算,道出一个巨大商机:中美欧日都给出了碳中和时间表,从2021年至2050年,四大经济体如期完成碳中和目标共需投资约85万亿美元。

其实各大科技巨头早已开始布局碳生意。苹果在去年秋季发布会上,宣布取消iphone附带的耳机和插头被大家广为调侃,美其名曰环保真正为了降成本。但很多人没有算到,除了实打实的降成本,这个举措将为生产和物流等环节每年会减少200万吨的碳排放,相当于每年减少45万辆汽车。减少的排放还可以参与碳交易,可谓一举两得。

微软创始人盖茨,也是知名的“爱碳人士”,投资了很多碳中和相关项目,在盖茨看来,碳捕集、利用与碳封存技术(CCUS)是负碳技术的关键。如果不能从源头消除碳排放,那么就必须以间接的方式减碳。国内方面,腾讯、阿里、百度等国内互联网企业也紧跟减碳潮流。

腾讯的T-Block节能技术每年能节省标煤3500吨,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2.33万吨,相当于每年种下3.6万棵树。阿里的“绿色IT”技术,能将数据中心的能耗降低70%以上,2018-2020,三年间省下的电相当于一个中型水电站一年的发电量。2019年百度在华北腹地开工建设的三个超大型云计算数据中心,每10万台服务器年均节电超过1亿度,相当于10万户居民一年的用电量。

尽管现阶段花费巨大,且并不会带来直接相对等的收入。但有意识的科技巨头已经扮演起了“碳生意”中的各个角色,承担起功利千秋的人类命运事业。

能源革命已经开启?曾提出“第三次工业革命”概念的美国作家杰里米·里夫金,在《零碳社会》中预测,碳泡沫将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经济泡沫。化石能源文明终结,可能发生在2023到2030年之间。我国此番清晰紧迫的碳中和目标也提示着,碳中和对于国际话语权的意义和人类未来的能源样态。不只是制造新的清洁能源,更不只是把路面交通都换成新能源汽车。

实现目标需要完整的碳交易市场和规则,以及一系列减排路径。但是,中国的碳市场建设几乎还处于一片空白的阶段,最核心问题还在“卡脖子”。2020年12月31日,我国生态环境部公布《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规定了全国碳交易市场的交易原则、制度框架以及实施流程,于2021年2月1日正式生效,我国以发电行业为入口的全国统一碳交易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正式启动。

市场主体2225家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被分配了排放额度,超出额度也需要用相应的碳消除和碳交易来抵消。近日,就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博鳌亚洲论坛副理事长周小川在博鳌圆桌会议上的演讲所述,中国的碳交易仍然无法形成合理、稳定可预期的价格。很多机构和企业也并不清楚应该用什么样的参数和度量方法来进行计算,多数的参数并不是在空气中实测二氧化碳来度量的,而是从生产方式、工业方式来计量的。

除了建立碳交易市场,实现碳中和,面临需求侧和供给侧两个环节的脱碳。需求侧的主要脱碳压力来自工业、农牧业等产业侧,供给侧脱碳则包含电力、氢能、生物质等能源生产方式,以及碳捕捉、封存和利用等。实现路径主要包括清洁能源的生产、碳捕捉和碳消耗,以及能效优化。

赵斌教授认为,能源结构是碳问题的重中之重,“过去虽一直在促进新能源发展,但在既有能源结构稳定牢固的情况下,一直没有上马。恰好现在政策给了压力,新能源就有很好的一个突破期,可以加速能源结构转型。”也只有工业基础积累到一定程度,才有足够底气推动能源转换,碳排放话语权争夺基本上还是大国的牌局。在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还难以挤进牌桌的时候,所有大国都意识到,碳中和是通向下一个时代的钥匙,必须加速拿下。

因为一次次能源革命彻底改变人类生存样态的背后,更是一场工业革命。2060年,我们有幸或许能看到化石能源终结的一天,至少是前夕。

UUID: de58fb68-02db-4075-92a5-e189c189145a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果壳公众号-pdf2txt/2021/2021-05-02_马斯克“卖碳”赚了16亿,碳交易卖的究竟是什么?.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86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