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听说过“1万小时定律”吗?在格拉德威尔的《异类》一书中这样解释“1万小时定律”:“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我们对练习并不陌生,练习就是通过重复某种动作、行为从而获得某种技能,这几乎是与生俱来的本能。
婴儿通过一次又一次重复一个动作学会了抬头、翻身,然后不断反复练习控制自己的四肢,学会爬行、走路、跑步;1岁左右,婴儿又开始反复练习发声,直到说出第一句母语,如“妈妈”。接下来,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一个人生命的前20年,几乎每天都在“练习”中度过。但是,如果20多岁或30多岁的你并不是某个领域的杰出人士,可以推测,你的大部分练习都是“天真的练习”而非刻意练习。
艾利克森对“天真的练习”的定义是:基本上只是反复地做某件事情,并指望只靠那种反复,就能提高表现和水平。老师:你每天学习外语1小时,但是测试成绩总是60多分,到底怎么回事儿呢?学生:我不知道,我真的每天做了1小时练习啊!老师:每个单词你复习了多少遍?学会:每个单词抄写8~10遍。老师:那么,你每天能记住多少个单词?学生:嗯……不确定,没有计算过……老师:你通过什么方法记忆单词的拼写和汉语意思?
学生:方法?我不知道,我就是完成作业,埋头抄写啊!这位花了不少时间却没有提高成绩的学生,就是在做“天真的练习”。他的练习缺乏明确的目标,专注力不够,也没有对自己的练习进行测试。更重要的是,他的练习一直处于舒适区,毫无挑战。
对于任何类型的练习,如果你从来不迫使自己走出舒适区,便永远无法进步。
而刻意练习要求练习者必须持续不断地突破舒适区;每次练习都要付出最大限度的努力;要有清晰而明确的特定目标;要紧跟目标、注意反馈、适当调整。丹尼斯·麦克劳克林是一位商业摄影师,直到30岁都没有打过一场完整的高尔夫球比赛。然而,丹尼斯为自己制订了一个“丹计划”:辞去工作,花五六年的时间学打高尔夫球,花1万小时进行刻意练习,以参加职业高尔夫球员巡回赛。在计划实施一年半后,《高尔夫》杂志采访了他。
为什么30岁了还会选择从零开始打高尔夫球?丹尼斯回答:“我真心喜欢。我想证明,如果你愿意投入时间,一切皆有可能。”丹尼斯按照刻意练习原则进行训练,他将自己的目标分解成一系列步骤,非常具体地监测自己的进展,记录自己常犯的错误,不断改进,日复一日坚持不懈地专注练习。2014年,丹尼斯已经在高尔夫球专业领域取得了令人刮目相看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