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1.5°C温控目标,对中国碳排放影响几何?

作者: 唐自华

来源: 知识分子

发布日期: 2021-04-27

本文探讨了实现1.5°C温控目标对中国碳排放的影响,分析了中美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合作,以及中国在碳减排方面的压力和策略。通过综合评估模型,文章评估了中国在巴黎协定温控目标下的低碳转型路径,并讨论了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燃料的必要性和出口碳排放的影响。

美国主办的领导人气候峰会刚刚落幕,这标志着美国重返气候变化多方合作轨道,也意味着气候变化成为中美合作重要舞台。4月18日,中美在上海就气候危机举行会谈并共同发表声明。双方强调:中美致力于相互合作,并与其他国家一道解决气候危机。双方肯定了巴黎协定中的温升限制目标,到本世纪末,气温上升控制在2°C以内,努力限制在1.5°C以内。

2°C温控目标在2009年气候变化大会后成为全球共识,1.5°C温控目标在2015年气候变化大会之后成为新的热点。然而,有研究表明1.5°C温控目标的经济成本至少是2°C温控目标的3倍(Hof et al., 2017)。但是关于1.5°C温控目标的研究远远不足。去年,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大会上承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但是,对比几个主要经济体的碳排放历史曲线,可以清晰感受到中国承诺背后的压力。中国碳排放绝对值大,减排压力前所未有。实施1.5°C温控举措对中国碳排放量的影响。从1990年代中期开始,评价碳排放及其后果的有力工具之一就是综合评估模型。综合评估模型不但可以量化气候稳定的条件,评估国际气候协议的经济影响,还可以评价全球或区域范围内快速变革的可行性。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学段宏波团队从ADVANCE数据库中调取了6个综合评价模型的数据,进行了必需的比较和敏感性实验后,又整合3个中国研发的综合评价模型结果,建立多模型比较框架。在IPCC第5次评估报告推荐的1.5°C温控条件下,首次系统评估了巴黎协定温控目标下中国低碳转型路径问题(Duan et al., 2021)。

如果实施1.5°C温控举措,中国2050年的碳排放量仅为19亿到23亿吨二氧化碳,约为不控制排放的五分之一。1.5°C温控举措将使中国碳排放2020年开始显著降低。并且2050年前后将实现近零甚至是负排放。非碳温室气体虽然份额较小,但减排不可或缺。为实现1.5°C温控目标,二氧化碳需要减排90%,甲烷需要减排70.6%,一氧化氮需要减排52.2%。

实现1.5°C温控目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可再生能源对化石燃料的替代。而电力行业长期以化石燃料为主,面临巨大减排压力。实施1.5°C温控举措,中国电力部门有望在2050年实现碳中和,各种低碳技术,如风能和太阳能,将快速增长。出口有关的碳排放对总量影响约15%。温室气体排放过程为人类提供了产品和服务,产品从原材料开采、制造、运输、分销、使用到最终废弃阶段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的集合为“碳足迹”。

有研究显示(Hertwich & Peters, 2009),非洲国家人均碳足迹每年1吨二氧化碳,而卢森堡和美国人均每年约30吨二氧化碳。既然如此,中国目前每年产生的超100亿吨温室气体排放中有多大比例是由产品出口导致的呢?对中国2012年的碳足迹测度表明(Yang et al., 2020),出口驱动的碳排放总量为14.66亿吨,占同年中国工业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14.6%。

减少碳排放是科学支撑下的全球合作。实现1.5°C温控目标,需要清晰的碳排放减缓和清洁能源发展目标。综合评价结果不但描绘了我国零碳或低碳情境下能源系统的结构演化,而且肯定了我国碳中和目标与巴黎协定中1.5°C的温控目标殊途同归——我国减排战略及政策制定具有突出的科学支撑。全球协作、共同削减温室气体排放是实现巴黎协定1.5°C温控目标、减缓气候变化带来灾难损害的关键。

广泛适应行动的开展提高了温室气体减排全球合作的可能性。碳足迹精确测算不但为制定基于消费的减排政策提供参考,还将推动发达国家通过技术转移等手段降低自身碳足迹、通过区域合作实现协同减排。

UUID: 21adcc85-95fc-4cc8-9481-8055bdb7a0c2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知识分子公众号-pdf2txt/2021年/2021-04-27_实现1.5°C温控目标,对中国碳排放影响几何?.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58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