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家杨振宁说:“方程式是造物者的诗篇。”科幻作家刘慈欣说:“科学的想象和美被禁锢在冷酷的方程式中,普通人要经过巨大的努力,才能窥见它的一线光芒……”在大多数人心中,也许科学犹如一柄理性的剑,劈开人类智识的混沌,与曼妙的艺术遥遥相对,相隔甚远。其实,科学本就可以源于美,创造美,更是“美好”本身。而我们需要的,或许是借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再一次真诚而专注地,凝视科学。我们对美的感受是共通的。
无论是艺术之美还是科学之美,都值得被看见,被感受。本期“科普中国-我是科学家”演讲邀请来自不同领域的五位嘉宾,为我们讲述科学“向美而行”的故事——自然之美如何通过博物馆被看见?徐蕾将分享她在上海自然博物馆的策展故事,聊一聊科普展览中的科学与艺术。唐克扬将讲述“约会的建筑”,去感知城市、建筑和空间给我们带来的意外之喜。修复一件文物,只需要对美的理解就够了吗?
不,还要了解修复的对象,选择合适的材料,用最恰当的手段,施以耐心和关注,才能让文物重新焕发光彩,而这还需要依托科学知识。张岚将讲述文物保护与修复中科学和艺术的故事。儿童为什么会得癌症?是绝症吗?误解、误诊等原因造成了太多儿童癌症患者和家庭的悲剧。如何让孩子们重新感受生命之美?李治中(菠萝)将分享公益项目“向日葵儿童”如何用专业点燃希望。
文艺复兴启蒙人类主义思潮,而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引发对未来的重思。当你在看《猩球崛起》时,哲学家在想什么?吴冠军将为观众解读科学、技术与艺术的全新关系。4月24号,上海自然博物馆——科学向美而行,我们诚挚地邀请你,与科学之美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