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身体是由什么组成的?你也许会说,当然是各种各样的人体细胞了。但是,如果有人告诉你,人体中绝大多数的细胞其实不是人体细胞,而是各种微生物的细胞,此时,你又会怎么想呢?无论你作何感想,事实的确如此。我们的身体中定居着大量微生物,一个人身体中微生物的数量远远超过其机体细胞的数量。这些微生物不仅包括细菌和真菌,还有数量庞大的各类病毒。
寄居在人体的微生物可以生活在口腔、皮肤表面以及其他各种可与外界环境直接接触的人体部位,不过,我们体内的肠道系统才是微生物的“大本营”。在肠道里定居的微生物数量最多,其细胞总量可以达到100万亿以上,是我们的机体细胞的10倍。这些细菌是维持人体健康必不可少的要素,所以我们称其为肠道正常菌群。一般认为,在母亲体内还未出生的胎儿是无菌的。
当新生儿出生后,来自母亲或者外界环境的细菌就会定居到其身体各处,当然也包括肠道。这些细菌不仅对人体无害,而且对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发挥着重要作用。要证明正常菌群对人体的功能,我们需要实验数据的支持。虽然科学家不可能制造出一个无菌的人,但是科学家通过特定的技术手段可以培育出无菌的小鼠用于科学实验。实验研究发现,这些无菌小鼠与普通小鼠相比,往往有不少健康上的缺陷。
比如,无菌小鼠的寿命较短,肠道异常,往往存在一些免疫系统缺陷,还会出现缺乏特定维生素的问题。这些事实都说明,正常菌群对于宿主的健康必不可少。正常菌群可以参与免疫系统的形成和维持,参与肠道的发育,并且可以为宿主提供某些营养物质……可以说,肠道的很多功能大部分来自于肠道中的正常菌群的贡献。除此之外,肠道正常菌群可以限制致病菌在肠道的生长。正常菌群的失调则有可能有利于致病菌的繁殖,从而产生腹泻等症状。
目前,滥用抗生素是一个普遍的问题,因此广谱抗生素导致的肠道症状越来越常见。广谱抗生素可以杀死大量正常菌群成员,从而导致菌群失调。所以,我们在不必要的情况下不应该使用广谱抗生素。有时候,肠道菌群的失调可以通过补充益生菌来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在某些特殊情况下,甚至需要使用粪菌移植来控制致病菌的生长。粪菌移植是将健康人粪便中的功能菌群,移植到患者胃肠道内,重建肠道菌群,从而治疗肠道疾病。
比如,对于感染了具有抗药性的艰难梭菌的患者,由于病原菌很难通过抗生素控制,因此疾病往往难以治愈,病情反复发作甚至威胁到患者的生命。粪菌移植则是消灭艰难梭菌的有效手段,对相关疾病可以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肠道菌群对人体健康如此重要,那么,你知道自己的肠道里面究竟生活着哪些细菌吗?目前,科学研究表明,人体肠道中的细菌分属很多种类(据估算可能有几百种)。
研究发现,我们最熟悉的大肠杆菌实际上并不是肠道中占据主导地位的菌种。不同个体具体的肠道菌群的组成,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饮食习惯的影响。比如,西方人的饮食以肉类为主,富含蛋白质、饱和脂肪,因此西方人的肠道菌群中拟杆菌类细菌所占比例较高。在传统农业社会中,人们日常饮食中淀粉类食物所占比重较高,肠道菌群中普氏菌的数量更多。在科研领域,这些肠道菌群组成的差异被称为“肠型”。
有趣的是,如果一个人的饮食习惯有所改变,那么其“肠型”也会有所改变。比如,长期食用传统食物的农民(应该具有“普氏菌肠型”)移居城市后,有可能食用更多的肉类和脂肪,从而逐步转化成“拟杆菌肠型”。这种“肠型”改变会有健康上的后果吗?目前我们并不清楚。不过,科学家现在已经发现,饮食结构的变化确实对肠道的健康有影响。比如,与西方白人相比,传统亚洲人结肠癌的发病率比较低。
然而,美国亚裔群体结肠癌的发病率实际上已经接近美国本土白人了。同样,现代亚洲大都市居民的结肠癌发病率也在持续上升。结肠癌发病率的差异,显然不能用亚裔和欧裔人种的基因差异来解释。更为合理的解释应该是这两个人群的饮食差异。因此,随着亚裔人士逐渐接受西方的高蛋白、高饱和脂肪食物,其结肠癌发病率也同步上升了。在这个过程中,肠道菌群究竟扮演着什么角色,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总之,肠道菌群的组成和变化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会对人体产生各种各样的影响,它们会影响身体对营养的摄取,也会影响免疫系统的正常工作。肠道菌群的缺陷可能使我们更容易过敏,也可能导致某些慢性炎症,甚至还有可能影响宿主(人体)的认知能力和行为。同时,现在市场上有不少益生菌营养品标榜对人体健康大有裨益,其功效也并非都得到了证实。
因此,深入研究肠道菌群对改善人类健康、治疗顽疾起着重要作用,了解最新的肠道菌群前沿研究也会为普通人追求健康生活提供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