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怜天下父母心,养母亲口哺育假儿子

作者: 冉浩

来源: 博物

发布日期: 2021-04-13

本文介绍了鸟类中的巢寄生现象,特别是大杜鹃的寄生行为及其对寄主鸟类的影响,以及这种行为的演化背景和生存竞争。

对于人类来说,生娃麻烦,带娃更是麻烦。不过即使再麻烦,也大多是自己带娃。动物就不一样了,有些鸟儿总是把自己的蛋下在其他鸟儿的窝里,然后不管不问,全靠蒙在鼓里的“养父母”给自己养娃。这种缺德的繁殖手段,名为“巢寄生”。

寄生高手大杜鹃借巢孵卵这事少不了杜鹃。杜鹃属于鹃形目、杜鹃科鸟类,国内分布的种类有大杜鹃、小杜鹃、四声杜鹃等。其中体型最大也最常见的是大杜鹃,它们是鸟类中数一数二的巢寄生能手,大杜鹃能把自己的卵塞进至少125种鸟的巢里!

给孩子选择合适的“养父母”,是一项技术活儿,不是随便找个冤大头就行。首先,大杜鹃要使自己的卵在大小、形状、颜色上跟寄主的卵相似,孵化期也尽可能缩短。这样才能保证大杜鹃的卵被“养鸟”接受,雏鸟也能抢先破壳而出,除掉竞争对手。刚破壳的杜鹃雏鸟没有视力,但背部触觉发达,会本能地把身边的其他雏鸟、未孵化的卵拱出鸟巢。

其次,大杜鹃是晚成鸟,孵出后必须依赖养鸟喂养一段时间,才能独立生活。如果把卵产在鸡、鸭等早成鸟的窝里,人家一孵出来就跟着妈妈满地跑了,那还怎么玩?还有就是养鸟的食性要跟大杜鹃雏鸟相同,大杜鹃雏鸟以吃虫为主,要是天天被喂食草籽、坚果,也活不了。算来算去,有几种雀形目鸟类如大苇莺、林岩鹨、棕头鸦雀、北红尾鸲等最适合给大杜鹃当“养父母”,它们是吃虫的晚成鸟,数量多但不成群,个头又小,惹不起成年大杜鹃。

不过大杜鹃一般还是等亲鸟外出时趁虚而入,叼起一枚寄主的卵,再产下一枚自己的卵就扬长而去,全程只需几秒钟。据我国著名鸟类学家郑光美观察,大杜鹃如果碰到挤不进身的小型球状巢,干脆就在鸟巢旁边产卵,用嘴叼进巢里。

大杜鹃雏鸟生长很快,破壳20天左右个头就能超过养父母,整个鸟窝都装不下它。为了喂它,养父母甚至不得不站到它身上,伸着头把食物塞进它的大嘴巴里。其实养父母这么做,跟眼神儿没关系——鸟类的喂雏行为,主要出自根深蒂固的本能,就像人类看见小孩儿撒娇卖萌就会产生保护欲一样。雏鸟的乞食叫声、张开的大嘴和口腔中的斑块,都会强烈刺激亲鸟的喂食本能,反反复复地找食、喂食,根本停不下来。

并非所有杜鹃都放弃了做父母的责任,在整个杜鹃科家族中,只有约40%的物种具有巢寄生习性。另外,巢寄生也不是杜鹃的专利。已知会在其他鸟类巢中产卵的鸟,至少还有17种响蜜鴷、20种非洲维达雀、5种美洲牛鹂,以及南美洲的黑头鸭等。它们的行径跟杜鹃类似,只是巢寄生的策略稍有差别。

相比自己孵卵育雏,巢寄生的好处显而易见,既然只管生不管养,雌鸟就能产下更多的卵。以大杜鹃为例,一只雌鸟在繁殖季能先后产下多达25枚卵,是非寄生性杜鹃的四五倍。而且在一个繁殖季内,雌鸟和雄鸟都可以跟多只异性交配,能增加后代的基因多样性。

巢寄生的出现,实际上推动了被寄生的鸟类逐渐演化出识别寄生者的能力,而寄生者则努力提高自己的模仿水平,这属于自然界的“协同演化”。双方对抗的主要焦点,是卵的形态、颜色和花纹。总之,围绕巢寄生的生存竞争相当激烈,多方互相斗法,各显神通。

UUID: c1577a36-5009-4910-a9f6-69bc6b2d87c6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博物公众号-pdf2txt/2021年/2021-04-13_可怜天下父母心,养母亲口哺育假儿子.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47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