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元气森林为代表的“0糖0卡0添加”,是健康密码还是营销噱头?

作者: 云无心

来源: 松鼠云无心

发布日期: 2021-04-12

本文探讨了“0糖0卡0添加”在食品营销中的应用,分析了这些概念在健康和营销中的实际意义,指出消费者在选择食品时应关注营养组成而非单纯的热量值。

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里,元气森林在微博上发表了一则声明,称元气森林乳茶原包装上的“0蔗糖 低脂肪”宣传语,将改为“低糖 低脂肪”,且原料中将不再含结晶果糖。随着无糖气泡水的爆红,“0糖0卡”成为了食品领域炙手可热的口号。经常遇到一些做品牌营销的朋友,说“做一款0糖0糖0添加的XX食品,肯定能爆款”。

我说:能够严格做到0糖0卡0添加的食物,也就只有水了;即便是放宽“添加”的标准,也只可能是茶水黑咖等等“风味水”。

其实,0糖、0卡、0添加是互相独立的概念。它们,到底是健康密码还是营销噱头呢?下面分别来说。“0糖”不难实现,但要注意商家话术。顾名思义,“0糖”就是指不含糖。但是在食品营养中,“糖”的概念可能和公众的理解不完全一致,也就给了一些商家玩弄话术的空间。

日常生活中,许多人把“糖”理解为蔗糖(或者说白砂糖);在食品营养领域,“糖”是各种单糖和二糖的统称,除了蔗糖,常见的还包括果糖、麦芽糖、乳糖、葡萄糖等等。果葡糖浆、高果糖浆、冰糖、红糖、蜂蜜、浓缩果汁等等,实质内容也是“糖”。

按照国家标准,“0糖”或者“无糖”的定义是每100克或者100毫升食物中的糖含量不超过0.5克——这里的糖,是指各种单糖和二糖,不管是天然存在的还是人为添加的都算。

但是,很多商家把“无糖”概念偷换成了“没有添加糖”,比如“无糖奶茶”的检测经常发现“含糖”,往往就是来自于牛奶的乳糖或者植脂末中的糖浆。还有一些是把“糖”的概念偷换成“蔗糖”,比如用麦芽糖、糖浆、浓缩果汁作为糖的来源,却也宣称“无糖”。有的商家更有节操一些,宣称“无蔗糖”——从法规角度说,这跟用其他的糖不矛盾,而是利用了许多消费者把“蔗糖”等同于“糖”的认知,对消费者形成误导。

一个简单粗暴的建议:如果看到宣称“无蔗糖”的食品,认真地去看看配料表,绝大多数都是使用了其他的糖。“0糖”与“无糖”又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不含糖也不用甜味剂,因而没有甜味。从健康的角度说,这样的“0糖”“无糖”是最保险的。对于婴幼儿,“0糖”“无糖”就应该是这一类。另一类是不含糖,但是使用甜味剂来产生甜味。一般而言,甜味剂的甜味跟糖有一定差异,有一些人工甜味剂还有一些健康方面的疑虑。

不过这只是说甜味剂不像以前以为的那么“完美”,基于目前的科学证据,相同的甜度的甜味剂对健康的影响还是要比糖小得多的。

简而言之,如果可以不需要甜味,那么不用甜味剂的“0糖”是最好的;如果实在难以舍弃甜味,使用甜味剂的“0糖”“无糖”也还是一个可接受的健康选择。“0卡”不重要,关键是卡路里来自于什么食物成分。卡路里是热量的单位,通常用“千卡”来标示。大家在食品标签上看到的“千焦”也是热量的单位,1千卡约等于4.2千焦。因为热量与减肥有关,所以“0卡”别具吸引力。

在食物的宏观成分中,碳水化合物(包括膳食纤维)、蛋白质、脂肪都会产生热量,只有水不产生热量。在甜味剂中,高倍甜味剂因为用量极少,热量可以忽略。而糖醇因为甜度低,所以用量大,热量不能忽略。在常见的糖醇中,赤藓糖醇因为几乎不被吸收代谢,所以国家标准中不对它计算热量,而其他的糖醇,比如木糖醇、麦芽糖醇、山梨糖醇等等,就都需要计算热量。

也就是说,要想实现“0卡”,那么主要原料就只能是水和赤藓糖醇,所以“0卡”的食物只能是无糖饮料。至于市场上的“0卡糖”,其实就是赤藓糖醇和高倍甜味剂的混合,只能用来作为食物饮料的添加成分,不应该单独作为食物。因为,赤藓糖醇摄入过多可能导致腹泻,所以需要控制摄入量——所以,0卡糖通常用于饮料中,烘焙食品等等用途都可能因为用量较大而带来腹泻风险。

实际上,选择食物没有必要过于纠结热量值本身,而应该关注热量来自于什么食物成分。比如下面三款食品的营养组成与热量:食品A由蛋白质、脂肪和淀粉组成,比例较为合理,是一款中规中矩的食品;食品B的热量与食品A相同,但是蛋白质少、含有大量的糖,可以算得上大家通常所说的“垃圾食品”了;而C虽然热量甚至要高一些,但是不含糖、蛋白质和膳食纤维都相当丰富,算得上是一款“健康食品”了。

总结一下就是:对于食物的热量,数值本身不是那么重要,重要的是营养组成——如果热量中来自于糖和脂肪的部分很多,那么就是“劣质热量”;而如果来自于蛋白质和膳食纤维的部分多,那么就是没有关系。“0添加”只是营销噱头。“0添加”很时髦,根源是人们对食品添加剂的恐慌。

中国批准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有2400多种,其中绝大多数种类是香精香料,其他几百种有可以分为防腐剂、增稠剂、乳化剂、抗氧化剂、酸度调节剂、着色剂、甜味剂等等。所有的种类都是经过深入广泛的安全评估,在国际上多个主要国家也批准使用的。其中的大多数,合法规范地使用就能够实现使用目标,甚至没有“过量”“滥用”的必要。更重要的是,食品添加剂的合理使用,能够提升食品的风味、口感和安全性。

如果需要食品添加剂而“强行不用”,要么会降低食品品质,要么需要采取其他的工艺手段。

比如大家关注最多的防腐剂亚硝酸盐,在加工肉制品中按规范使用,自身到不了危害健康的量,同时又能够起到足够的防腐效果。如果不使用它,就只有三种选择:1. 承担被肉毒杆菌污染导致出现肉毒素的风险。这是一种毒性极强的毒素,有过不少致死的报道;2. 通过密封之后彻底加热,即市场上的罐头或者“软罐头”包装。

不需要防腐剂,但深度加热对于肉的口感影响很大;3. 冷藏或者冷冻保存。这三种情况在市场上都存在,想要追究“无防腐剂”,你会选择哪一种呢?(当然,“不吃”也是一种选择)。

其实,“0添加”也是一个话术套路。比如,某款著名的饮料鼓吹“不加香精”“不加色素”“不加防腐剂”,其实是因为该产品本来就用不着加这些。它的生产需要的食品添加剂是乳化剂,另外为了风味而添加的是白砂糖。

简而言之,食品原料和食品添加剂有成千上万种,按照功能也有好多个类别。任何食品,需要添加的原料和食品添加剂都是有限的几种,其他的都可以变成“不添加XX”。在大多数情况下,“不添加XX”都只是话术游戏。而不指明“XX”具体内容的“无添加”“0添加”,意味着是食材的原始状态,基本上就只能是纯水以及各种“初级农产品”了。

UUID: 581303a2-9397-47c4-baf7-9947ba6f89d7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果壳公众号-pdf2txt/2021/2021-04-12_以元气森林为代表的“0糖0卡0添加”,是健康密码还是营销噱头?.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64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