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派大星变身“海底蝗虫”,给我们敲响了哪些警钟?

作者: 科海拾贝

来源: 中国科普博览

发布日期: 2021-04-10

青岛胶州湾海星大规模爆发,导致养殖户损失惨重。海星泛滥的原因与贝类养殖业的快速兴起、过度捕捞、污水排放等人类活动有关。海星的治理主要依靠物理防治和利用天敌生物控制数量。此次事件提醒人们关注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最近青岛胶州湾发生了一起“海底蝗灾”,海星在青岛胶州湾大规模爆发,狂吃蛤蜊和海蛎子,让养殖户损失惨重。这并不是海星在中国首次大规模爆发。2006年,胶南地区因海星大爆发而导致鲍鱼养殖损失达4000余万元;2007年青岛胶州湾海星灾害导致60%的菲律宾蛤仔受害,给鲍鱼、蛤蜊养殖业造成巨大损失;2012年,海星入侵青岛流清河,据统计,有海星存在的扇贝笼,扇贝死亡率高达80%以上。

而这一次海星爆发的受灾面积约10万亩,预计将造成约一亿元的经济损失。

青岛“星灾”频发,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细心的读者会发现,以上案例中的水域都隶属于青岛,海星为何如此喜爱光顾这个地方呢?实际上这与青岛的气候密切相关。青岛的海洋性气候非常适合海星生长,并且海星一般都是就地产卵、流动性小,所以具有“懒癌”属性的它们并不会进行长距离的移动。

海星入侵的苗头可以追溯到2002年,当时的情况并不严重,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但令所有人惊讶的是,海星在短短几年间给养殖业带来了愈发严重的危害。这种生态失衡的反自然现象与人类的活动都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海星泛滥频频爆发的背后原因是贝类养殖业的快速兴起。其次,养殖业的迅速发展,以及过度捕捞、污水排放等人类活动,导致近海海域的生态环境失衡,海星的天敌生物种类和数量骤减。

海星的集体亮相让这个物种广受关注。海星在人们眼中总是一副柔软呆萌的形象,现在却变成了凶残的贝类掠食者。我们平时所说的海星,指的是海星纲生物的总称,这次“组团”入侵胶州湾的是我国黄渤海最常见的一种海星——多棘海盘车。多棘海盘车是拥有五条腕,外貌似五角星的“标准”海星。这些腕的下侧并排长着密密麻麻的管足,管足的功能很强大,既能够用来攀附岩礁、推进身体前进,也可以用来捕捉猎物。

海星泛滥的新闻一出,吃货们纷纷响应,想要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我们平时吃海星,主要是吃它的生殖腺。因此,只有性成熟的海星才有食用价值。但海星有轻微的毒性,不能过度食用。由于民众的追“星”心理以及海星的价格下跌,海星市场确实比之前火爆,但这远远不能补偿养殖户在这场灾难中的损失。

海星的治理在国内目前主要还是物理防治,通常是在大爆发后,利用网具和人工潜水进行捕捞,存在发现晚、处理效率低的缺陷。科学家提出另外一种“吃”的方法——利用天敌去吃海星。在自然界中,法螺是海星的主要捕食者,通过加大对法螺等海星天敌生物的保护,可以有利地控制海星的数量,预防海星大规模爆发,使生态系统重归平衡。

虽然近海养殖区是海星大规模爆发最严重的受害区,但目前还没有监测到直接相关的大范围的海洋环境问题。在人工捕捞、地笼网捕捞等一系列措施下,海星数量正急剧减少。截止发文前,不少蛤蜊养殖户已经尝试投放蛤蜊苗。实际上,这次事件给生态危机敲响了警钟。迄今为止敲响警钟的可不止海星这一种生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道远且艰难,人类也从未停止步伐,一直付出着努力。

UUID: 8bbda77d-235c-46a5-bd20-5b7ceaa5fcad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果壳公众号-pdf2txt/2021/2021-04-10_可爱派大星变身“海底蝗虫”,给我们敲响了哪些警钟?.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50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