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若你和小A是大学室友,毕业后你们去了不同的学校读书。当你和ta因为彼此很忙半年没见时,你会选择什么方式和ta联系?无论选择哪一个场景,都是在积极主动地与对方建立联系。但在选择具体的社交方式时,我们似乎都会有一些顾虑,“会不会占用太多ta的时间”,“这么久没打电话,ta会不会觉得很尴尬啊”。不同的顾虑切实地影响着我们在生活中做不出的选择。
打电话并不尬。人们在生活中似乎已经心照不宣地默认了这些规则,生怕不妥当的沟通方式打扰了别人的边界,也担心自己的边界受到侵犯。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在社交场合中选择用基于文字的形式,如短信、微信、邮件沟通,而非选择基于声音的社交形式,如语音、视频通话等。
研究证明,基于声音的社交方式可以给人们带来更多的亲切感,从而加强人与人之间的联结,人们可以从电话中感受到更强的连接感。研究者开展了一项实验,想要了解语音互动和文字互动两种社交方式对人们孤独感的影响。结果表明,参与者在语音互动上花费的时间越多,周一感受到的孤独感就越少。而参与者用发短信等方式进行文字互动的时间与孤独感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
虽然明知给老友打电话会更加亲近,但为什么我们还是习惯优先发微信呢?在JEP最近的一篇文章中,研究者通过实验表明,人们往往会夸大语音交流中的问题和尴尬感受,这使得自己偏好感受上并不亲密的文字交流形式。结果显示,67%的人偏向用Email的形式联系好朋友。几乎所有的参与者认为打电话可以增加亲密感,但会带来尴尬。但是!
在使用电话联系好友的参与者中,有72%的人表示打电话比自己之前想象的要更加亲密,并表示通过电话联系比通过文字练习更积极和舒服。
随着技术的发展,社交方式变得越来越多样化。在这些让人眼花缭乱的社交方式中,人们越来越期待自己可以获得良好的交流体验,逐渐形成了边界和社交中的“潜规则”。但边界的形成也拉远了一部分人的心理距离。但声音可以承载更多的信息,适当的打电话不仅不会尴尬,反而会增加人与人之间的亲密感。因此,下次想要联系ta时,不妨用电话:“喂,我的小可爱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