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播谣言也能做好事?这一次,人们用它保护鸟类

作者: 窗敲雨

来源: 果壳

发布日期: 2021-04-01

新西兰科学家利用假消息的思路,通过散播虚假的鸟类气味迷惑捕食者,以此保护本地鸟类免受入侵物种的威胁。这种方法在繁殖季提高了雏鸟的孵化成功率,展示了科学创新在生态保护中的应用。

在新西兰的一间实验室里,实验员正忙着把整只的死鹌鹑塞进蓝色塑料大桶。大桶里装着足足4升有机溶剂,鹌鹑们要在其中浸泡提取12小时。最后,溶剂被蒸发去除,剩下一小坨橙色的膏状提取物,它散发着类似鸡舍的“鸟味”。这是要做什么?研究者把这些橙色的膏状物称为“假消息”("Fake News"),它们也的确名副其实——只不过这“消息”的受众不是人类而已。

新西兰科学家正试图散播气味“假消息”,用它来迷惑捕食者,以此保护当地鸟类。

在新西兰,本地鸟类正受到入侵捕食者的威胁。刺猬、猫和貂之类的哺乳动物被人类引入新西兰,成为了广泛存在的入侵物种。这些动物虽然看起来并不凶猛,但依然会吃掉鸟蛋和小鸟,影响本土鸟类的生存。入侵捕食者比原本就存在的当地捕食者威胁更大,因为鸟儿还没有足够时间适应如何与它们相处。

例如,研究者关注的鸟类能制造视觉上隐蔽性很好的巢,但这一招对防御入侵捕食者却没什么用——这些捕食者更多依赖嗅觉,它们顺着鸟的气味就能发现它们。

控制入侵物种的常见思路是直接捕捉和扑杀它们,但这种“狠手段”往往效果并不理想,有时实行起来也很困难。因此,研究者转向了另一种思路:用虚假的气味信息蒙蔽捕食者。散发着“鸟味”的气味提取物,研究者将它与凡士林混合并装进注射器备用。

具体说来,这种方法就像是一个“狼来了”的故事。研究者首先从鸡、鹌鹑和黑背鸥身上提取了“鸟的气味”,然后赶在本地鸟类前来筑巢之前就先在筑巢地四处涂抹这些气味物质,并持续进行补充。鼻子灵敏的捕食者顺着气味赶来,却发现这些“鸟味”根本就是假消息,周围其实没鸟可吃。日子一久,捕食者就不再信任这些气味,转而跑到其他地方觅食了——此时,人们要保护的鸟类正好抵达筑巢,躲过一劫。

散播“气味谣言”不是一件轻松的工作。研究者有数百个位置需要涂抹,在一个检测区域里,每次需要三个人奋力工作7小时才能做完。不过从数据来看,这种努力是值得的:在繁殖季最初的25-35天里,这种措施能让雏鸟孵化成功率提高到原来的1.7倍。虚假信息的传播总是在人类社会中带来麻烦,不过巧妙运用这种思路,有时也可以做成一些好事呢。

UUID: acfa65bb-48d9-4500-b4de-dd2c1b6e3fb0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果壳公众号-pdf2txt/2021/2021-04-01_散播谣言也能做好事?这一次,人们用它保护鸟类.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30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