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妈,为什么你们说话要带着刀,一遍遍割得我遍体鳞伤?

作者: 夏唯逸

来源: 果壳童学馆

发布日期: 2021-03-29

文章讨论了家庭中的情感虐待问题,特别是父母对孩子使用暴力语言的现象。通过分析公益视频和相关研究,文章揭示了情感虐待对孩子心理和行为的深远影响,并提供了如何识别和应对情感虐待的建议。

文章的开头,我们先来看一个获奖无数的公益视频“暴力语言会变成凶器”:这个视频是艺术家解勇与沈阳心理研究所合作的,讲述了6名少年罪犯的真实故事,无一例外,他们都有一个痛苦的童年,都曾受到父母恶毒的言语攻击。而这些辱骂拼凑在一起,变成了他们行凶的‘武器’。

这些话,你熟悉吗?你有没有被这样说过?或者有没有这样说过孩子?家庭暴力,在全球范围都是一个严重问题。世卫组织的相关报告指出,全球每4个2~4岁的儿童中,就有3个长期受到父母和照料者的身体虐待或情感虐待,尤其是情感虐待,非常容易被忽略。

在中国,情感虐待的现象更普遍——有报告指出,约60%~80%中国儿童和青少年报告曾有过被情感虐待的经历,约67%的家长也说自己在过去的一年内,曾对3-6岁的孩子进行过情感上的虐待。更让人揪心的是,很多家长根本意识不到“自己正在实施情感虐待”,类似于这样的话,经常出现在跟孩子的各种对话中。

果仁妈今天的文章,就来具体聊聊什么是情感虐待,遇到情感虐待怎么办,以及如何避免自己不知不觉成为情感虐待的父母。希望更多地人能看到这篇文,希望情感虐待被更多人意识并关注。

情感虐待(emotional abuse)是看护人的一种重复的行为方式,这些行为方式向儿童传递了这样的信息:他们没有价值、有许多缺点、不可爱、多余、无用,或只有在满足别人需要时才有用。具体行为包括:限制行动、贬低、威胁、恐吓、操纵、歧视、羞辱、责骂、孤立儿童和无视儿童需求等。

儿童受到情感虐待后,会发出信号,可能会出现以下行为:婴幼儿:对陌生人或不亲近的人表现出过激反应;看起来焦虑或不自信;与父母关系不亲密;有攻击性等。年长儿童:超过年龄的懂事或成熟,比如用不符合他们年龄的老练的语言与人沟通;很难控制情绪;缺乏社交技巧;很少有朋友;回避父母等。

批评和情感虐待是不同的,我做了一个表格,来帮助大家区分。

2020年7月,澎湃新闻“湃客·有数”基于微博“不好好说话”话题、知乎问答「如何应对家人的“语言暴力”」、「如何面对父母的语言暴力」、「父母语言暴力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和《人物》杂志「中国式“不好好说话”」征集稿中收录的共计5243条数据,进行分析,发现:父母是‘施暴’的主力军,大量的讨论都在描述或“控诉”着来自父母的语言暴力。

贬低和反问是‘施暴者’常用的语言形式,如果受害者反驳,会被认为就会被认为是“胡说”、“顶嘴”,诸如“不要脸”、“连猪都不如”、“去shi吧”这样的语言也会从亲密的人口中说出。学习成绩是争议焦点,而针对女性,身材和长相则往往是是暴力的攻击点等等。

情感虐待带来的伤害,远比想象中的要大得多。

1、对大脑造成永久性伤害有研究表明,童年期周期性或经常受到情绪虐待的成人,与从未受到虐待的成人相比,大脑中对情绪调节起重要作用的内侧前额叶皮质,明显减少;应对压力的部位,如下视丘-垂体-肾上腺轴,也一定程度的失调。这些研究都从认知神经层面解释了,情感虐待会一定程度上造成负责调节情绪和压力脑部的损伤。而这些功能性的失调,会增加出现抑郁或焦虑等情绪问题的风险。

2、对个体发展有负面影响还有多个对国内儿童、青少年和大学生研究表明,经历过情感虐待的人,更容易表现出低自尊、社交焦虑、抑郁、情绪管理障碍,严重的甚至会出现自残、自杀和伤害他人的犯罪行为。更可怕的是,长期受到语言伤害的孩子,会把外界的批判慢慢转化为“内在的声音”,就算长大后没有人再批评自己了,也会习惯性地自我否定,容易自暴自弃,认为自己“一无是处”。

3、代际传递除了对个体发展造成负面影响,情感虐待也会代际传递,也就是说童年期遭受过情绪虐待的成人,在做了父母后也更容易对自己的孩子‘施暴’。对北京市207名妈妈和婴儿的研究表明,妈妈的消极表达与她们在童年期情感虐待的经历相关,而使用消极表达的频率越高,他们的孩子在14个月时也越有可能出现行为问题。

4、给社会带来很大的损失受到过情感虐待的孩子,未来很可能会出现心理或精神疾病甚至是自残或伤害他人的行为,而这些疾病或反社会行为,正在给整个社会带来负担并造成损失。世卫组织对68份针对中国18岁儿童的研究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18岁以下的儿童,有19.6%都曾遭受情感虐待。2010年,因情感虐待造成的精神疾病和自残行为导致的损失,就高达约280亿美元。

情感虐待经历不是个案,虽然没有办法选择童年的经历,长大后我们可以尝试自愈和自爱。首先要说明的是,由于每个人的经历不同,没有一种万能的方法可以用来疗愈自己,以下方法可能会帮助到你:找个好的倾听者找一个你信赖的,也愿意倾听你的人,倾诉你的苦闷。也许只是一顿饭的时间,你会觉得轻松一些。

不要压抑你的情绪我们的文化不擅长表达,特别是负面的情绪,我们习惯于把所有的情绪都小心翼翼地收藏好,但情绪也是需要出口的,适当适时地释放,把它们发泄出来。通过锻炼释放你的愤怒你也许有很多愤怒、难过和委屈,锻炼,比如跑步或者力量训练,对释放你的这些负能量有一定的帮助。

呼吸练习呼吸练习或者冥想可以帮助你集中注意力在当下的时刻,让心灵暂时‘忘掉’对过去的怨恨,同时冥想也可以让你放松,平静下来和增加积极情绪。自我慈悲从事该领域的研究者Kristin Neff教授认为,当你觉得痛苦时,与其忽视这种痛苦或是批评自己,不如慢慢地接受事实,不完美和失败是不可避免的,而不是挣扎于沮丧、焦虑和自我批评。

用正念去观察你的负面情绪和想法,提高你的觉察力而不是压抑和忽视负面的东西,不要过度地解读你的情绪和想法。求助专业人士如有需要,请求助专业人士,不要让自己承受所有痛苦。

蒋勋先生曾在《孤独六讲》中说:我们不断被别人伤害,也伤害着别人,而这种伤害,让我们变得越来越有生疏感,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语言孤独。老一辈的语言暴力有些是有时代性的,我们不能回到小时候去改变,甚至很难要求父母/祖父母意识到说话的问题,但我们可以不让情感虐待代代相传,从而避免我们的孩子“重复”自己的不幸。

第一步:意识到语言暴力的伤害情感虐待是看不见的,正因容易别人忽视,情感虐待的伤害才更应该被正视。

第二步:找到合适的解压方法虽然我们理解很多家长自己也承受着很多压力,所以一次次失控,但这不是把孩子当成出气筒的借口,也不是谩骂和嘲讽孩子的理由。第三步:非暴力沟通马歇尔·卢森堡在《非暴力沟通》一书中指出,非暴力沟通的四要素: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而与非暴力沟通相悖的异化的沟通方式则是:道德评判,比如用自己的标准来衡量和要求别人、进行比较、回避责任、强人所难如要求和命令别人。

第四步:就事论事,形成良性沟通每个小孩都会犯错,也需要大人的引导。遇事时就事论事,可以批评,但不要进行人身攻击。最后,果仁妈也想呼吁整个社会去重视儿童保护及对儿童虐待的危害。

UUID: 115e9db2-6eac-49ed-a7cd-818356aaf7f7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果壳公众号-pdf2txt/2021/2021-03-29_“爸妈,为什么你们说话要带着刀,一遍遍割得我遍体鳞伤?”.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93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