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装剧里,我们经常能看到飞鸽传书的场景,鸽子总能准确找到收信人,而且好像也没啥失误。飞鸽传书真的这么神吗?信是可以送的,但没那么神,不然现在就没邮局快递什么事了,而且别忘了,爽约就是“放鸽子”。鸽子是人类最早驯化的鸟类之一,它们有着异常强大的识途回家本领。家鸽的祖先是野生的原鸽,身体大部分浅灰色,翅上有两道黑斑,分布在欧洲、中东、印度和北非。
鸽子虽不迁徙却,也十分善于飞翔,速度、耐力在鸟类中均属一流,强壮的个体能以每小时80公里的速度连续飞行数小时。人们最初开始饲养鸽子,很可能只是想吃它,直到3000年前有人突发奇想,何不利用鸽子急切归巢的习性来传递信息?影视剧中的“飞鸽传书”往往是这样的:主人从怀里掏出一只白鸽,鸽子的脚上绑着一个装有信筒的脚环,或者穿一件绑着信筒的“背心”,把信放在信筒里。
然后朝它嘟囔几句,往天上一抛,鸽子就会将信笺送到收信人手中。这种传信方式靠不靠谱呢?实际上,如果收信人在家里守着就没有问题,但若在家以外的任何地点,这情节就没法成立。使用信鸽通讯时,需要把鸽子带在身边,而鸽子要飞去的是它的老家。因为鸽子并不会主动送信,它只是非常偏执地想回家而已,顺带把系在它身上的书信捎回去,指望鸽子主动飞到陌生的地点是不可能的。
如果方向弄反了,那后果只能是:绝大多数情况下,信鸽只能单向通讯。但有一种方法可以训练鸽子两地往返:建立两个鸽棚,一处供鸽子夜间休息,另一处提供食物,经过重复训练习惯之后,鸽子就能实现双向传信。但这种训练方法费时费力,大都只是养鸽爱好者聊以娱乐之举,远不如直接养两群信鸽实用。而且,不是所有的信鸽都能顺利回家,一不小心可能就飞丢了。
有的比较幸运,被救助后飞回了家,还有的嘛,可能就变成烤乳鸽了……鸽子虽然是和平的象征,但雄鸽很好战,常为争夺领地(巢)、食物或配偶而大打出手。开战前,雄鸽会鼓起脖子咕咕叫着原地转圈,虚张声势一番希望能逼退对方。如果无效,就会直接冲向对方,用翅膀狠拍。战争若继续升级,双方会扭作一团,胸脯扛在一起角力,并不停用嘴啄对方的头和脖子,冷不丁也会抽对手一膀子。
鸽子喜欢成群活动,但婚姻生活却遵守比较严格的一夫一妻制。求偶时,当一只单身雄鸽占据一个窝,它会待在窝里不停地发出低沉的“咕——咕——”声,召唤姑娘们来相亲。而在窝巢之外,发情的雄鸽会将空气吞入嗉囊(鸟类食管后段的膨大部分,用以贮存和软化食物),让脖子膨胀起来,颈部羽毛显得更加闪亮。随后,雄鸽会在雌鸽身边来回踱步、转圈,发出“咕嘟噜、咕嘟噜”的啼叫,并不时地展开尾羽、接二连三地向雌鸽猛凑过去。
如果雌鸽满意,会与雄鸽“接吻”。接着雄鸽跳上雌鸽的背进行交配,随后冲上高空比翼双飞。鸽子是少有的能给雏鸟“喂奶”的鸟,而且雌雄在育雏期都能产“奶”。哺乳动物的乳汁是由乳腺分泌的,而鸽乳来自于亲鸟嗉囊内脱落的上皮细胞。从孵化中期开始,亲鸟的嗉囊内壁就开始增厚。雏鸽出壳后,亲鸟的嗉囊壁已变成红色的蜂窝状褶皱结构,含有“乳汁”的细胞不断脱落进入嗉囊,形成鸽乳。
鸽子父母会将雏鸽的嘴含进自己口中,将鸽乳吐出来给它们吃。鸽子严格的一夫一妻制非常易于人类掌握它们的谱系,不必担心后代血统混杂,因此驯养选育起来比较容易。数千年来,家鸽被培育出数以百计的品种,大致可分为信鸽、观赏鸽、肉用鸽三大类。信鸽和肉鸽基本保留了祖先原鸽的传统外形,而观赏品种就比较drama了,有很多外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恐怕连老祖宗也认不出。
我选了几种特别的给大家看看:颈部左右各围着一个大“毛领”,把整个头部都包在其中,而它头部的羽毛却与常态鸽子无异。嗉囊充气膨大并且以此为常态,好像随身揣着一个大气球或者抱着一只大鼓。历史上曾是显赫一时的信鸽品种,英文名carrier即为“携带者”、“搬运工”,如今一般归类为观赏鸽。它们体型高大修长,长颈长腿,尽管嘴也很长,但大都被硕大的“鼻瘤”遮住。
英国邮鸽的鼻瘤和裸露的眼圈都很大,而且会随着年龄越长越大。博物公众号正式开启投稿通道啦!如果你对动物、植物、天文、地理、美食等贴近生活的博物知识感兴趣,并有撰稿经验,欢迎发送稿件至:bowuweixin@163.com稿件一经采用,我们会主动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