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许多绘画作品中,动物常常作为国家形象的代表出现。例如代表美国的白头海雕、代表中国的龙、代表俄国的熊等,而其中最为经典的形象或需要数英国的狮子了。从中世纪时期的狮心王纹章,到日不落帝国以雄狮的姿态俯瞰世界,再到今日驰骋绿茵的三狮军团。雄狮一直以其勇猛威严的形象伴随着英国人民,它们的雕像至今仍守护着伦敦特拉法尔加广场。
尽管在英国随处可见狮子的形象,但是在历史上,英国,甚至热衷于以狮子作为自身形象代表的西欧各国,都不曾有现生种的狮子分布。西欧的狮子并不是本土产物,而是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存在。只有在欧洲南部的一小部分地区曾有过希腊狮(亦称欧洲狮)的自然分布,但这一亚种很早就在罗马人的扩张中销声匿迹。因此就像中国龙一样,英国狮文化更多是一种美丽的想象。有意思的是,尽管不曾有狮分布,但在英国的确发现过完整的狮子头骨。
1937年,英国工人在伦敦塔的护城河里发现了两只雄狮的头骨,通过碳年代测定法得知,这两只雄狮生活在1280年至1385年之间。这些狮子是从哪里来的?又是怎么死在了英国呢?这两只狮子是当时热门的“进口货”,两头来自北非已经灭绝的狮子亚种——巴巴里狮。而在这两只雄狮的头骨上,科学家们还发现了大量的畸形痕迹,这是由于长期的营养不良造成的。
病痛日积月累,这些狮子最终倒在了畸形所致的瘫痪和失明下,最终尸体被抛弃于护城河中。
作为曾经的皇家动物园,伦敦塔曾饲养过狮子等诸多外来动物,但在动荡年代中也曾被用于关押囚犯,或许两只狮子便是不幸处在了某个缺乏照料的时期。作为英国王室的宠物,统治者们希望以征服狮子来彰显自己的地位和权威。而在当时,每个进入皇室的访客都必须凝视狮子的眼眸。直到1835年,伦敦塔才停止饲养动物,为了给它们更好的生活环境,其中的狮子被迁往了伦敦动物园。
然而饲养狮子并非英国王室的专属,早在公元前的罗马帝国就曾大量圈养过狮子,之后统治北非的苏丹们也曾以豢狮为乐。尽管饲主身份不一,但他们饲养的狮子却大多来自一个亚种——巴巴里狮。历代统治者对于巴巴里狮的偏好,与其习性和出众的外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相较于其他亚种的狮,巴巴里狮似乎更偏向于单打独斗而非大量集群。
圈养的巴巴里狮体格并不算大,却有着极浓密威武的鬃毛,厚厚的鬃毛使得其头部看起来异常硕大,深色的毛发甚至可以一直延长至腹部,这也是其最显著的特征。加上巴巴里狮的四肢更为粗短,看上去更是力量十足,因此深受统治者们的喜爱。1758年分类学鼻祖林奈以双名法为狮子命名时,便是以巴巴里狮作为模式标本,巴巴里狮Panthera leo leo也因此成为了诸多狮亚种中最具代表性的指名亚种。
尽管一些文献也会将巴巴里狮因分布地区称为北非狮,或是因其雄健的体格而将其与神话里的神祇相联系称其为阿特拉斯狮,但巴巴里狮这个名字却是最广为流传的,这或许和早期的基督徒相关。巴巴里狮得名自其分布地区的巴巴里海岸,这是16至19世纪的欧洲人对马格里布的称呼,即是北非的中及西部沿海地区,相当于今天的摩洛哥、阿尔及利亚、突尼斯及利比亚,而这些地区也恰好是巴巴里狮曾经的主要分布区域。
公元前1000年,务农为生的柏柏尔人在北非东部建立起了他们的村庄,并延续了与巴巴里狮与人类争夺栖息地的冲突。之后巴巴里海岸成为了海盗们的基地港湾,他们袭击地中海及北大西洋的船只,还从欧洲掳走了大量居民作为奴隶买卖,其中就包括大批的早期基督教徒。许多奴隶被残酷的奴隶贩子拿去喂了狮子,巴巴里狮的威名也被幸存的基督教徒流传开来。作为曾经唯一的“人类之敌”,巴巴里狮带给人类的恐怖远早于此。
在霍霍完了欧洲南部的希腊狮之后,曾经雄踞一方的罗马帝国开始把目光投向了北非。罗马贵族们保留着蛮荒时期血腥的娱乐兴趣,并在公元前80年在台伯河边建立了宏大的弗拉维安斗兽场(罗马斗兽场),角斗士们在这里开始了和来自北非的巴巴里狮的第一场流血搏斗,而在此后的五六百年中,数以千计的巴巴里狮从北非被捕获,并被源源不断输入斗兽场中,以供狂热的贵族们观赏残忍的比赛,“人类之敌”巴巴里狮的种群至此开始了衰落之路。
公元七世纪前后,阿拉伯人进入了北非,也带来了大规模的放牧。相比起机警的瞪羚,温驯的羊群显然更受巴巴里狮们的青睐,自此巴巴里狮和人类的冲突进一步加剧。尽管阿拉伯人把狮子放进了他们的格言中(一只狮子率领的羊群胜过一只绵羊领头的狮群),但苏丹们仍把狮子视作宠物和害兽,对其进行悬赏和猎杀。大规模不加节制的放牧,进一步加剧了北非的荒漠化,也使得巴巴里狮的栖息地进一步萎缩,并在大部分地区逐渐消亡。
1700年,巴巴里狮全面撤离了利比亚西北部。而在有残存狮群的突尼斯和阿尔及利亚,对雄狮皮毛情有独钟的土耳其商人,使得两国境内的猎狮活动长盛不衰。作为曾经的罗马帝国的次要领土,以英国为首的欧洲各国更是把猎狮作为了时尚,认为这是勇气和地位的象征,而欧洲各大动物园和马戏团更是以拥有巴巴里狮作为标配。
在不断地挤压、掠夺和猎杀之下,野外最后一头巴巴里狮于1922年被法国猎手射杀于摩洛哥野外,之后便再无巴巴里狮的音讯。尽管被认为于1925年野外灭绝,但巴巴里狮尚未真正远去,而是藏在了后代的基因碎片中。在摩洛哥和欧洲的许多动物园中,人们陆续发现了带有巴巴里狮血统的杂交后代,并开始了“血统提纯”计划。
时至今日,狮、虎等大型食肉兽处境都很不乐观,甚至于一些亚种只在动物园中才得以一见,这与人类的扩张有着脱不开的关系。希望未来依旧能听到这些雄壮威武的大猫驰骋山林原野的咆哮,毕竟荒野才是它们的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