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暴发至今已经将近一年半。起初,面对未知的烈性病原,政府采取了强有力的管控措施,高效地阻止了疫情的快速蔓延。随后,科技工作者逐步绘制出新型冠状病毒的真面目,各级卫生部门也不断完善新冠肺炎的诊治策略。可以说,得益于各方努力,我们对新冠病毒的态度是从恐慌逐渐变得平和。但对于新冠肺炎疫情,科学家仍存有很多疑问:新冠病毒的感染率到底有多高?其激发的人体免疫应答到底呈现什么样的动态变化?
现在是我们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了。
2021年3月19日,《柳叶刀》杂志发表了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王辰院士领衔的科研团队的论文[1]。该论文结果显示,2020年4月(武汉封城解禁),参与调查的武汉居民的新冠病毒血清抗体阳性率为5.6%。据此结果估算,彼时武汉地区居民的新冠病毒总体感染率为6.92%。值得一提的是,82.1%的抗体阳性居民并未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
“这是一个有意义的研究,可以说大家期望已久。结果有趣,但并不十分令人吃惊。总抗体阳性率6.92%,与原先国际同行的估计差不了太多。该数字当然与原先报道的武汉感染率区别很大,主要是因为绝大多数为无症状携带者,占了82%以上。这个数字与取样的年龄段直接相关,因为18-65岁人群占了80%;年龄越轻,无症状携带病毒者就越多。多数为无症状携带者,中和抗体的阳性率也不高,占总人数2%左右。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传染病研究所教授刘善虑接受《知识分子》采访时评论说。
2020年4月,武汉封城结束。研究团队在武汉的13个区、100个社区通过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开始了长期血清流行病学的随访研究。该团队总共采集了3556个家庭、9542名居民的血液样本,进行新冠病毒抗体的检测。需要说明的是,这些居民自2019年12月1日起,在武汉居住至少14天。
同时,参加检测的居民均通过电子问卷的形式提供了个人信息、是否出现过新冠肺炎相关的临床症状、是否被诊断为新冠病毒感染等信息。结果显示,来自391个家庭的532名居民呈现新冠病毒抗体阳性,占受访居民总数的5.6%。在新冠病毒抗体阳性居民中,有437人表示没有出现过新冠肺炎相关的临床症状,比例高达82.1%。经过统计学处理,研究人员估测彼时武汉地区居民的总体感染率为6.92%,无症状感染率为5.99%。
研究还发现,整个抗体阳性人群中只有212人(39.8%)具有中和抗体,也就是能有效阻断病毒的抗体,其中确诊患者和有症状感染者的中和抗体阳性比例明显高于无症状感染者。为了揭示抗体的变化规律,研究人员还对抗体阳性居民进行了随访,分别在2020年6月和2020年10-12月采集了部分抗体阳性居民的血样。结果显示,两次随访期间中和抗体阳性居民的比例并未下降,分别为44.6%和41.2%。
在该研究中,共有335名抗体阳性居民完整参与了调查,提供了起始检测和随访检测共3份血液样本。科研人员发现,在长达九个月的时间段内,这些人血液中的中和抗体水平并没有明显降低,滴度中间值分别为1/5.6、1/5.6和1/6.3(编者注:中和抗体的滴度,可以用来表示识别特定抗原表位的中和抗体的浓度。分母越大,滴度越高)。
针对这个发现,刘善虑表示,文章虽然显示中和抗体可以维持9个月以上,但滴度明显很低——“我认为很可能不足以防止再次被病毒感染,更不用说有些变异的病毒了。最近在灵长类动物中的研究显示,中和抗体滴度至少1:50以上才可能具有保护作用,对于人的感染需要多高的滴度目前不清楚。”
论文作者同时指出了该研究的局限性:大部分抗体阳性居民没有临床症状,因此研究人员无法确定该群体的具体感染日期;调查参与者的记忆完整性和信息准确性(记忆偏倚)也可能影响统计结果。刘善虑评论指出,病毒抗体检测是检测既往感染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对病毒的溯源研究也很有帮助。病毒学家一直建议,全世界各个地方,不光是武汉,应该把2019年下半年呼吸道病人的储存血清样品做个多盲抗体普查,这对于溯源研究很有意义。
同样的方法也可应用检测蝙蝠和相关可疑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