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不孕流产?人类囊胚模型或许能解答

作者: 杜忆南、纪冬梅

来源: 知识分子

发布日期: 2021-03-21

2021年3月17日,《自然》杂志报道了两项突破进展,吴军团队和何塞·波罗团队分别利用人类多能干细胞诱导和成体细胞重编程技术成功获得了人类胚胎最早期发育阶段的囊胚模型。这些模型在实验室环境中模拟人类早期胚胎的发育和着床过程,为解析早期流产、不孕不育和出生缺陷等临床问题提供了关键途径。

生命起始于精卵结合。随后,这枚受精卵细胞一边向着子宫的方向前进,一边发生分裂。当它抵达子宫合适部位的时候已经演变成由滋养层、上胚层和下胚层组成的囊胚。囊胚着床后,也就是与母体细胞紧密衔接后,滋养层、上胚层和下胚层分别发育为胎盘、胚体和卵黄囊。探索人类胚胎的发育机制,尤其是最早期囊胚的形成与发育过程,是我们解析早期流产、不孕不育和出生缺陷等临床问题的关键途径。

遗憾的是,虽然已有多个研究团队成功地利用小鼠干细胞在体外实现小鼠囊胚模型的构建,但是在人囊胚样结构的模型研究上,科学家举步维艰,先前只能分别诱导出上胚层、滋养外胚层和下胚层细胞,而不能将三者有机整合为囊胚结构。2021年3月17日,《自然》杂志报道了两项突破进展。

美国德克萨斯西南医学研究中心教授吴军团队和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教授何塞·波罗团队分别利用人类多能干细胞诱导和成体细胞重编程技术成功获得了人类胚胎最早期发育阶段的囊胚模型。这两个囊胚样结构均包含了人类真实囊胚中的干细胞类型,空间分布一致,并可在实验室环境中模拟人类早期胚胎的发育和着床过程。吴军团队主要使用的是多能干细胞。

科研人员将干细胞置于3D培养系统,先用下胚层细胞分化培养基培养,后改为滋养层细胞分化培养基。数天后获得了囊胚样结构。囊胚样结构在形态结构、细胞种类数量和基因表达上都与真实的人囊胚高度相似。并且,从囊胚样结构中分离出的细胞有进一步地向对应方向分化的干细胞潜能。

此外,通过体外模拟子宫植入实验,研究人员发现一部分囊胚样结构能粘附在培养皿上发育,其中某些能生成类似于真实囊胚在着床后的羊膜囊腔和卵黄囊腔的结构。何塞·波罗团队同样使用了3D细胞培养系统,但他们是将人体成纤维细胞进行了重新编程,诱导成为囊胚样结构,并命名为iBlastoid。iBlastoid也同时具备上胚层、滋养层和下胚层细胞,并能在实验室培养条件下继续发育。

这两项研究的确取得了重大突破,但两篇论文的作者在描述实验结果时仍很谨慎,承认研究的局限性,比如对囊胚样结构的诱导效率有待提升,获得率还不够稳定;单细胞转录组分析结果提示囊胚样结构中还包含了一些在真实囊胚中并不存在的细胞类型。同时,由于法律与伦理限制,两个团队均没有将囊胚样结构长时间继续培养,因此无法评估该囊胚模型后续发育中与真实囊胚的吻合度。

值得一提的是,预印本网站bioRxiv分别于3月9日和3月12日发布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研究员于洋团队和加州理工学院生物学与生物工程部教授玛格达琳娜·泽尼卡·戈茨团队关于用人类多能干细胞构建囊胚样结构的文章。体外人类囊胚模型为早期胚胎着床失败或着床后发育异常导致的不孕或流产提供了直接的研究材料,也适用于环境暴露组学与相关风险评估。

该模型还可以用于胚胎植入前与产前诊断技术用于阻断遗传性疾病传递的研究,具有广阔的临床研究与应用价值。

UUID: 78ae0d94-341f-43f8-87cc-6ac287870dd0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知识分子公众号-pdf2txt/2021年/2021-03-21_为何不孕流产?人类囊胚模型或许能解答.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46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