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成桐,国际著名数学家,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首位华人菲尔兹奖得主。人才是科技创新的第一资源。为贯彻落实党中央作出的“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部署,必须不断完善科技人才的发展环境、激发人才创造力,培养或引进一大批具有全球视野和国际一流水平的科技人才。
然而,目前中国高水平的创新性人才十分匮乏,加之近年来诸如中兴事件等外部突发危机屡有发生,警醒我们加快培养一流创新人才极为必要且紧迫。把中国建成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培养造就大批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创新人才,需要借鉴国际一流人才培养经验。为此,《科技导报》采访了国际著名数学家、哈佛大学终身教授、菲尔兹奖获得者丘成桐先生。
丘成桐提到,中国要想与欧、美、日等科技大国争长短,必须要从最基本的教育入手。培养出一位出色学者,师资和学术气氛是重要因素。如何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在中国土地上培养出一流的大学生和研究生,可以说是当务之急。科技人才的培养不仅需要有真学问学者的指导,更需要长期的训练。
这个计划的学习采用“3+2+3”模式,前3年学习基础课程,打牢基础;第4、5年进行科研训练,摸索学生兴趣,邀请多位世界一流的导师授课或交流引导学生做研究,并且开讨论班,通过与大师讨论话题提升学生的学术素养;最后3年是博士阶段,将进行职业科学家学习训练。
丘成桐表示,他和一批世界一流数学家将参与教学,希望能为学生们提供一个开放包容的学习环境。这个计划面向全球招生,希望能使不同国家的孩子们在一起学习,让每一位孩子看到不一样的东西,使他们能够与不同学科的有能力、有学问的人交流,能够眼光长远,接受不同的意见。希望他们不仅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也有不断尝试的勇气,保持开放的头脑,不被陈旧思想束缚。这些品质对未来成为学术大师非常重要。
要实现科技自强,核心在于科技人才。中国的数学甚至基础科学还较弱,通过这个计划,丘成桐希望可以带领一批好的学生,帮助他们成为新一代世界科学领军人才。只有让他们在祖国的沃土中成长,才能为中国的基础科学发展打下重要坚实的基础。中国要想成为一个数学大国,一定要在本土培养一批一流学者。
在科研方面,以目前国内的教育来看,中国学生最缺的能力或精神是什么?丘成桐指出,总的来说,中国学生没有接受过独立思考的训练。他们依循老师以及老师的老师所设定的路径向前,而大多数学生也都乐意如此。然而,这种方法不太可能在数学和科学方面开辟新的方向。要想在科研中作出突出贡献,必须要有独立思考能力。正因如此,中国要在学术界担当领导角色,还有漫长的路要走。
丘成桐认为,中国学生在创新以及表达自己方面很弱。培养学生有文化修养、敢于创新、表达自己以及领导群伦的能力,一直以来都是西方现代教育的精神。创新的基础在质疑,科学上的真理,不是某个科学家或领导的话语就能改变的,中国要在科技领先,必须要让年轻人挑战科学界的老威权。从小就需要作这种训练,假如学生对于见到的事物、阅读过的书籍文章都没有兴趣,不愿意去发掘问题的话,就不可能有创新的成果。
丘成桐回忆自己在大学时的经历,某位数学老师的教学方式是让学生找寻书上的错误,并加以纠正。犹太人在教导小孩时,要求小孩提出大量的问题,甚至刻意构建一些有疏漏的理论,要求孩子们找出其中的错误。这是很好的训练,很值得我们学习。中国的学生往往抱着功利态度,普遍对科学缺乏激情。在哈佛大学和其他大学任教的数十年间,丘成桐与许多来自中国的研究生一起工作过。
他们中有的已成为非常有成就的数学家,但有些尽管天赋不错,却没有很成功。这很大程度上与他们的心态有关,而这种心态源自接受的教育。
丘成桐指出,教育应该更多地训练人们追求真理、增长知识,而不应该仅仅是对职位晋升与优越生活的追求。良好的家教是非常重要的。童年的教育和启蒙教育是不可替代的,往往奠定一生事业的基础。虽然家长可能受教育的程度不高或者家境贫困,但仍然可以耐心地鼓励孩子,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与乐趣。对孩子们来说,学到多少知识并不见得最重要,兴趣的培养才是决定其终身事业的关键。
丘成桐强调,中学阶段,孩子要在重要学科上打好扎实的基础,语文和数学是学习一切知识的基础,必须学好。中国历史也必须要读透彻,这样才能对自己国家的文化拥有十足信心,热爱自己的国家。要注重表达和推理的训练,其中深具意义的训练是参加辩论比赛。学校要特别注重对学生独立人格和品性的培养,对学生的个性要给予充分的尊重和肯定。学生本人要形成自己独立的价值观,甚至不能被外部的评价所左右,诸如学校的奖励等。
丘成桐认为,中国目前对人才的评审制度是最大的问题,主要有三个突出表现。一是在目前的评审制度下,选定的评审委员在评审时并不一定真正懂得被评审人的研究内容;二是如果评审人与被评审人在同一个单位,该评审人需要回避;三是各人才的评选对每个大学或者科研单位有名额的限定。此外,院士头衔所赋予的学术和政治权力太大,产生了极为负面的影响。
丘成桐指出,科技创新非常重要,目前,中国缺乏最尖端的研究,很大的原因在于勇气不够,怕走错路。科技创新的产生,首先,要保证研究人员的衣食住行无忧。其次,要保持好奇心。再次,基础科学要先做好。没有基础科学,一切都是空谈。丘成桐呼吁,中国要争取在基础科学上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边学边做;要容许小部分人“天马行空”地做研究,容许一部分人有不同的看法,给予研究人员一部分的自由度。
中国科技发展的困难是基础科学和欧美相差太远,我们必须鼓励学者为学问而做学问,为了好奇心去找寻大自然的奥秘,而不是为了名利来做学问,即使诺贝尔奖或是菲尔兹奖都不应该是学者的终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