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百项研究证实:让你想要钻地缝的羞耻感,真的会危害健康!

作者: 安妮特·卡梅雷尔

来源: 环球科学

发布日期: 2021-03-18

研究表明,羞耻感对健康有危害,容易导致心理问题,特别是抑郁。羞耻感与内疚感不同,内疚感能促使人们更适应社会生活,而羞耻感则具有破坏力,打击自我认同。

每个人都有“想找个地缝钻进去”的时刻,然而有些人更容易感到羞耻。羞耻拥有巨大的破坏力。感到羞耻的时候,我们会以消极的眼光看待自己,而忽略了周围发生的事情,这会打击一个人自我认同的核心。因此,具有羞耻倾向的人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并且更不愿意在社会交往上做出积极的改变。

德国柏林自由大学的哲学家希尔格·兰德韦尔认为,要让一个人感到羞耻,需要同时满足多个特定条件。首先,当事人必须意识到自己已经违背了某种规则。另外,他或她还需要认同这一规则具有约束力,应当遵守,因为只有在这样的情况下逾越规则才会令人感到不适。当事人甚至只需要想象他人的评价即可,而不需要反对者在场。

美国乔治梅森大学的琼·坦尼研究羞耻已经几十年了。

容易感到羞耻的人格特质被称为羞耻倾向,坦尼与美国休斯顿大学的龙达·L·迪林等人合作开展了许多相关研究,他们发现具备这种特质的人往往还具备低自尊的特质。坦尼和迪林等研究者还发现,羞耻倾向也会增加一个人产生其他心理问题的风险。这种倾向与抑郁之间的关联尤其强烈:在一项大型荟萃分析中,研究者回顾了过往108项研究,其中共涉及超过22 000名志愿者。

对这些研究的结果进行分析发现,羞耻倾向与抑郁之间存在明确相关性。

2010年,由瑞士伯尔尼大学的乌尔里希·奥尔特领导的一个心理学团队开展了一项研究,调查了超过2600位年龄在13到89岁之间的志愿者,其中大多数人生活在美国。他们发现,男性和女性羞耻的表现有所不同。另外,年龄也可能影响着人们的羞耻倾向:青少年是最容易体验到这种感受的群体;到了中年时期,感到羞耻的倾向会不断减弱,直到50岁左右;最后在老年阶段,人们会再一次变得容易感到羞耻。

羞耻与内疚曾经有人猜测,人类之所以会感觉到羞耻,是因为这能给我们的祖先带来某些演化上的优势。但是坦尼和其他研究者认为,羞耻不利于人们在社会交往上做出合理的行为举动,反而是与羞耻感略显相似的内疚感,能够促使人们更适应社会生活。人们常常将羞耻和内疚混为一谈,但它们其实并不是一回事。与羞耻不同,内疚发生在我们违背了道德、伦理准则,并为此批评自己的时候。

在《圣经》当中,裸体是羞耻的来源之一。

比如,有一个章节这样描写亚当和夏娃:“当时夫妻二人赤身露体,并不羞耻。”而当他们违抗了上帝的命令,吃下智慧树的果实,这种感受就发生了改变,他们开始为在对方面前赤身裸体而感到羞耻:“他们二人的眼睛就明亮了,才知道自己是赤身露体,便拿无花果树的叶子为自己编织裙子。”《圣经》中对裸体和羞耻感的诠释仍然深深影响着西方社会的规范和习俗,这些外界规范决定了我们要如何面对人的身体和性欲。

UUID: 55e8dbe0-9082-4186-afa6-862684ab1f23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环球科学公众号-pdf2txt/2021/2021-03-18_上百项研究证实:让你想要钻地缝的羞耻感,真的会危害健康!.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46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