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白,清华大学教授,《知识分子》创始人、总编辑,在“新冠疫情”和“中美脱钩”的特殊背景下,谈到了中国将面临的挑战,特别是关于为什么我们要支持原创科学研究,如何培养创新型创业人才,以及如何发展基于原创的高科技产业尤其是生物医药业的问题。
2020年,新冠病毒大暴发和中美脱钩急速加剧,这两件大事成为了人类发展史中的重大转折点,彻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经济、国际关系与政治。疫情对实体经济造成了巨大冲击,但也促进了网上教育、远程医疗、游戏产业的飞升。中美竞争在科技领域尤为关键,中国的快速崛起使得“赶超世界先进”成为过时的话语,高科技“卡脖子”实际上是“卡脑子”,是人才资源的争夺。
为了应对这些历史性转变,我们需要更深刻地认识科学与技术的关系。科学是我们认识自然的过程,技术是我们征服自然的过程。科学解决的是“为什么”的问题,技术解决的是“怎么办”的问题。科学需要独立思考与自由探索,技术需要纪律性与团队精神。颠覆性技术革命常起源于原创科学革命。
中国是否在未来世界发展中成为一个主要力量,取决于中国能不能崛起为全球科学和科技的领导者。一个真正的世界强国不能只有科技,而没有科学。科学强国有三个标准:改变世界的科学发现,一大批科学大师的集聚,以及刺激非寻常科学发现的文化氛围。
想要真正成为科学强国,我们就必须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动原始创新。而今天中国的学术界现状,与原始创新还相距甚远。我们的科学,在一定程度上与我们的体育发展非常类似。我们在体育领域实行举国体制,非常注重在各大赛事夺得奖牌名次,却时常忽视了体育是一种文化、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人民健康的基本素质的保证。
原始创新,在学术界重要,在高科技产业更重要。硅谷著名的投资人彼得·泰尔在他的畅销书《从0到1》中,强调从0到1的原始创新思维模式。这样的创新具有极强的科技壁垒,体现在品牌、规模经济或是网络效应中,使竞争者无法赶得上。
要成为一个具有很高原创水平的科技强国,首先要从教育抓起。因此,我们的教育制度,需要一场根本性的体制机制改观,才能出现中国的“爱因斯坦”和中国的“爱迪生”。在“新冠疫情”和“中美脱钩”的背景下,这种改革的需求显得尤为紧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