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听过小鸟帮鳄鱼剔牙、小鱼给巨鲨带路的故事?这种动物界“种间互助”的故事,为我们提供了不少鸡汤素材。但是我要大声告诉你,这些都是——假的!!!那些看起来互相帮助、相亲相爱的动物们,实际并没有什么道德觉悟,暗地里可能都打着自己的小九九。
要说动物界常见的“合作联盟”,不得不提“共同预警”:鹿、羚羊等食草动物,吃草时经常与目光敏锐的鸟类、猴子待在一起。比如在埃塞俄比亚山区,努比亚羱羊经常和狮尾狒一起活动。它们是吃草的竞争对手,但也“共享”对方的报警信号。当飞鸟或猴群中的哨兵看到猛兽时,会立即发出报警叫声,鹿和羚羊一听撒腿就跑。
听着是不是感觉它们还挺团结?但实际上,鸟和猴子只是在给自己的同类报警,碰巧食草动物也能听懂它们的报警信号而已。谁也没为对方付出什么,其中一方得了利,另一方也没吃亏。
鼠兔和鸟类的联盟,或许要公平些。高山草原和草甸上的鼠兔,自己会打洞做窝,也不介意雪雀、地鸦等鸟类在自己的洞穴蹭住,这就是古人说的“鸟鼠同穴”。鼠兔没专门给雀鸟挖洞,雀鸟也没专门为鼠兔报警,却各取所需,实现了双赢。
不过有些鼠兔懒得自己打洞,会钻到鼢(fén)鼠家里当房客,就没法双赢了。鼠兔的个头比鼢鼠大,住在鼢鼠洞里乱挖乱建,往往导致整个洞穴坍塌。你想想,要是别人来你家做客,把你家拆了,这你受得了吗?鼢鼠气归气,还得不停地收拾、维修。要是实在家被拆得太惨,它们也会被气得弃巢而去……在动物世界,真正平等双赢、不坑队友的合作其实并不多。更多时候,是合作中的两个物种,都尽可能地追求一己之利,设法只占便宜不吃亏。
非洲草原上的红嘴牛椋(liáng)鸟,总是站在水牛、斑马等食草动物的背上,啄食它们身上的寄生虫和皮屑,从中填饱肚子,算是完美的互利了吧?然而红嘴牛椋鸟绝非安分守己的小护士,它们在食草动物身上其实是一边吃虫,一边吸血!只要食草动物不把它们赶跑,它们就继续吸。被啄坏的伤口更易招引蚊蝇,又给它们增加了食物。甚至在筑巢的时候,红嘴牛椋鸟都不忘从食草动物身上“薅羊毛”回去铺窝……
类似的故事,也在海洋珊瑚礁里上演。号称“鱼医生”的隆头鱼,以其他鱼类身上的寄生虫、坏鳞烂肉为食,常有大鱼前来求护理。但这些道貌岸然的“医生”,最爱吃的不是寄生虫,而是“顾客”体表的粘液……幸好鱼顾客也不是好惹的,如果某条隆头鱼“揩油”太过分,鱼顾客就会猛烈挣扎、摇晃身体,周围的其他鱼们便知道这个“医生”不靠谱,不来它这儿了。
于是隆头鱼也学精了:如果附近有很多顾客在围观,它们就规规矩矩;如果身边只有一个顾客,就偷吃粘液……
如果合作双方能长期保持互利,它们就会共同演化,关系越来越紧密,达到“共生”关系。生物学上的“共生”,就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生物,长期生活在一起。它们之间也许会有意无意地合作,对彼此都有好处,也就是“互利共生”;也可能只是各过各的,谁也不吃亏,称为“共栖”。还有一种可能,就是一方从中获利,另一方却只能受害,发展到极端就是“寄生”。
举个例子,一些种类的蚂蚁爱吃“蜜露”,就和能分泌“蜜露”的蚜虫、粉蚧等昆虫结成共生关系。蜜露你知道吧,咱们前段时间刚讲过(点击文末链接复习)。所谓蜜露,说白了就是这些昆虫的便便,里面富含糖、氨基酸和维生素等蚂蚁所需的营养。于是蚂蚁就像牧民保护奶牛一样,会派“巡逻队”保护这些蚜虫、粉蚧,甚至冬天把它们搬到自己的巢穴里。这样一来,蚂蚁获得了食物,这些昆虫则获得了安全。
最后我们再讲讲开头的那两个传说。传说在非洲,有一种“牙签鸟”跟庞大的尼罗鳄结成了好伙伴:它们飞到鳄鱼的大嘴里,给鳄鱼清理牙齿缝中的碎肉、寄生虫,鳄鱼也不伤害它们……这种说法早在古希腊那会儿就有,如今仍然出现在许多科普读物里。然而几十年来,没有哪个动物学家观察到这回事,也没有哪个摄影师拍下过确凿的照片!实际上,鳄鱼的牙齿排列稀疏,并经常受到流水冲刷,齿缝里应该存不下什么残渣。
对于沙滩上的鸟儿,鳄鱼一般懒得去抓(反正也抓不住),任由它们在身边活动,或许也偶尔会有胆大的鸟儿去啄食鳄鱼嘴边的肉渣、水蛭。经常给鳄鱼当“牙医”的鸟,目前来看是不存在的。
还传说在海里,有一种“向导鱼”跟凶猛的大鲨鱼结成了好伙伴:它们总是游荡在鲨鱼的嘴边,给视力不佳的鲨鱼带路,吞吃鲨鱼吃剩的残渣,鲨鱼也不伤害它们……实际上,在鲨鱼身边确实经常围绕着一些小鱼,但它们和鲨鱼之间,并非“狼狈为奸”的共生关系。鲨鱼确实眼神不好,但嗅觉极为敏锐,还能感知猎物产生的水流和生物电,根本用不着“向导”。因此游在鲨鱼身边的小鱼,主要还是为自己蹭饭、求保护,顶多帮它清理一下体表寄生虫。
这只能算很松散的联盟,鲨鱼得到的好处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