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人类的长期合作伙伴,在人类语言中也被赋予了很多意义。常说某人有牛脾气,像拉不动牛一样倔强固执。那牛为什么会偶尔伫立不动,是它真的脾气那么大吗?
如果我们想形容一个人脾气很固执、很倔,第一个想到的词可能是牛脾气,也有可能是“犟”。这些经典著作在形容一个人倔的时候都用了“犟”。你看“犟”这个字,下面就带了个“牛”,说明固执这一属性和牛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但现实里牛这种动物的脾气真的很倔吗?牛脾气很倔的说法从何而来呢?
除了固执,不同人眼中还有着其他不同的“牛脾气”。瑞士诗人比特·斯特基写过一本书《奶牛》,他在书中创造了一个形容词“cowpeaceably”,形容像奶牛一样平静。诗人眼中的奶牛是这样的:一头奶牛矗立在田野中,一边反刍,一边茫然地凝视着前方,仿佛在做冥想一般。这种完全平静的状态使奶牛显得孤僻和“超凡脱俗”。
大部分时间,牛都是很安静的,当然某些时候比如发情期,就另当别论了。超凡脱俗的平静和固执完全就是两个极端,都同时出现在了牛身上。其实这并不矛盾,因为牛本身就是一种情感丰富的动物。
牛有情感?不对,动物有情感?不是人才有情感吗?很多人可能并不认可动物有情感这种说法,不止普通人这么想,早期一些动物行为学家同样也认为动物没有情感。他们认为,动物根本没有情感或智能,只有行为,而行为又受到奖惩或来自环境的正负强化制约。
简单来说,当时对动物里解是一种对刺激做出反应的机器而已,就像巴浦洛夫的狗一样,又或者斯金纳的老鼠,只有奖励和惩罚才会让动物产生反应,动物的一切行为就是趋利避害。
这种说法从20世纪60年代兴起,直到最近的研究才有人发现动物是有情感的,其中也包括了牛。我们一般说牛倔强,都是基于一种常见的现象——牛怎么都挪不动步,不管你怎么推、打、去牵引它的鼻子,它都不会有反应。动物科学家坦普尔葛兰汀认为,牛挪不动步不是倔,而是紧张。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牛虽然是人类长期驯化的牲畜,但它们并非生下来就习惯和人类相处。
因此,当它们走过养殖场的过道时,如果看到高处有人的走动,或一些风吹草动,就会感到压力,紧张不安,就会停下来不动。
坦普尔观察到,如果一个养殖场出现了下列这些情况,牛都会出现紧张得挪不动步的情况:过道水洼里有闪动的光影;地上金属片上的反光;来回摆动的锁链;金属碰撞的叮当声、高强度的噪声、呼啸的风声;迎面而来的气流;挂在栅栏上的衣服……她一共列出了18个让牛紧张的情况,而且这些情况多多少少都会出现在养殖场里,有的只有一两个问题,有的可能就有五六个。
这些情况在人类眼里看来都是细枝末节的问题,平时可能都不会注意到。虽然也有研究表示一些“难听”的声音会让人不舒服,但也不会让人“牛脾气”上来,那为什么会让牛紧张得挪不动步呢?
这里我用了正常人,因为对一些擅长形象思维或者是患有自闭症的人来说,这些细节并不是注意不到的。反而自闭症患者通常会更敏感,更注意细微的变化,并将这种变化反映成生理上的不适。不管是视觉还是听觉,自闭症患者有着极端的感知能力,只要有一点点刺激,就会感觉很痛苦。
自闭症患者更注意细节而不是整体,而正常人则会更注意整体。正常人和自闭症患者虽然感受器并无区别,都会接受等量的信息,但大脑在处理这些信息的时候却出现了区别。正常人的大脑在接收信息的时候,并不会将原始的信息直接拿来用,而是经过大脑处理的,在这个过程中会将无用的信息淘汰出去。
之前有一个很出名的实验:研究人员播放一个一群人在打篮球的视频,给观众的任务是数清视频里穿白色衣服的人传了几次球,期间会有一个装扮成大猩猩的人走过。实验结果里,50%的人在看视频的时候,完全注意不到那只猩猩。之所以有一半的人注意不到,是因为大脑在处理信息的时候,会将数传球数列为首要任务,大脑的资源是有限的,所以有的人在处理信息的时候,会把“猩猩出现在我视野中”这个信息排除掉。
能专注于一件事上,排除不必要信息绝对是件好事,不然就不会有人天天问“要如何专注?”这个问题了。如果环境中每一个细节都能引起你的注意,那你就会处于一个信息过载的状态,甚至会焦虑到无法处理任何思维的活动状态。这种情况过于严重的话,就要去就医了,因为你可能得了多动症。
回到牛的问题上,坦普尔认为牛及其他动物在处理环境信息的时候,和自闭症患者很像。前面说到,牛能够注意到养殖场很多细节问题,导致紧张得挪不动步,其他动物也有这样的极端感知。比如猫可以在你每次回家的时候,都可以出现在你家门口,狗可以嗅到一两百米外的微弱味道,大象可以用次声波进行交流……
动物有这样极端的感受,一方面是因为感受器独特,另一方面是因为大脑不同于人类。动物的大脑和人类当然有很大不同,起码绝大多数动物的大脑都没有人大。但人比动物聪明,并不只是因为大脑更大,准确来说,是人的新皮质层比其他动物更大。
美国神经学家保罗·麦克里恩曾提出了大脑三分法,他认为演化过程只是把新演化的那部分大脑附加到原有的大脑智商,并非将原有的部分取而代之,就像扩建房子一样。
在大脑三分法理论中,人的大脑第一部分,也是最古老的部分,位于大脑的最底层,麦克里恩称为爬行动物大脑,主要负责一些基本的生理需求;第二部分位于大脑的中间位置,称为旧哺乳动物大脑,负责处理情感。最后的,也是最外层的大脑,叫新哺乳动物大脑,负责处理理智和语言。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新的神经解剖学技术出现后,发现大脑的结构并没有那么简单,大脑三分法的理论便很少得到支持。但由于它的大方向是对的,所以作为大众了解大脑的简单理论是没什么问题的。
诸如牛一类的哺乳动物,它们都有一些新哺乳动物大脑,但人类则有更多的新哺乳大脑层,更大的额叶层,这也是人类的优势所在。发达的额叶让人类更能专注地处理必要问题,淘汰不必要的信息。而自闭症患者大部分的问题出在额叶上,额叶在处理这些信息的时候出现了问题。虽然额叶出了问题,但还是有基础的动物脑可以用,这也是为什么自闭症患者在某些时候,感知能力和动物相似的原因。从某个角度来说,自闭症患者更接近动物。
牛倔吗?这只是在人的大脑里的印象,它只是更敏感,感受到更多细节,紧张而已。至于要如何让农场里的牛不那么紧张,就得减少它的环境压力,而这就得牵扯到动物福利的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