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平时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听到寄生虫、细菌等病原,看到或闻到腐烂的食物、肮脏的呕吐物时,会不受控地感觉恶心甚至反胃?这种本能行为究竟有什么样的存在意义?
早在1872年,达尔文就提出假说:恶心感能令我们远离腐败食物,保持健康生活。自20世纪60年代起,多个领域兴起众多关于恶心感的研究,却没有得到将恶心感与对病原体感染的回避行为相关联的直接实验证据。达尔文的上述假说在进化论的大框架下是合乎逻辑的,但还未能被证实。
2021年2月23日,来自科罗拉多大学人类学系教授塔拉·塞彭·罗宾斯团队联合俄勒冈大学、华盛顿州立大学等机构在《美国科学院院刊》上发表论文称,对周遭不良环境心理忍耐度低、更容易犯恶心的人,不容易受到病原感染。该研究在厄瓜多尔三个市场整合度有差异的舒瓦人社区开展,共有75个来自28个家庭的年龄在5至59岁的志愿者参与。
研究者采用量表问卷的方式记录受试者对腐败的食物、呕吐物、粪便和老鼠等共计19个项目的厌恶程度,以评估其病原厌恶敏感度,并利用结构化访谈了解受试者的生活状况与行为习惯,再通过受试者的血液与粪便样本检查其细菌、病毒、肠道寄生线虫的感染水平。
结果显示,具有较高厌恶敏感度的人有较低的病原感染水平。这些高厌恶敏感度的人对于什么能吃、什么能碰,什么人可以接触有更严苛的卫生标准。同时,研究人员还发现,生活在市场整合度高的家庭的人要比生活条件简陋的人有更高的厌恶敏感度,而这与不同生活条件下避免病原体的难易程度有关。人们会根据自己生活环境中所必然接触到的污染源来调节自己的厌恶反应。当避无可避时,人们在心理上变得更加耐受。
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我们比以往的任何研究都更直接地证明,厌恶是一种进化的情感,具有调节我们对病原体的暴露的作用。研究参与者俄勒冈大学人类学系教授劳伦斯·杉山接受该校媒体采访时说道,这是会在一个特定环境中,因厌恶而采取回避行为的成本与收益来校准的心理行为。
论文另一作者乔什·斯诺德格拉斯教授道出意义:这项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分析,使我们从进化学角度欣赏到我们的思想和身体被设计为旨在帮助我们灵活应对特定环境和病原体的威胁。那么,当你以后看到或闻到什么而感到恶心时,相信身体给出的信号,干脆地换个环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