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周报

作者: 学术君

来源: 学术头条

发布日期: 2021-03-01

AI周报涵盖了AI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技术产业升级、观点评论解读和其他相关信息。内容包括Hinton的新论文、中国高校学者的全自动漫画生成系统、OpenAI的增强学习算法、Google的mBERT模型等。此外,还涉及AI在癌症检测、猴脸识别、偷窃预警系统、触觉皮肤等技术产业升级的应用。观点评论解读部分讨论了AI算法的误判、AI面试官的好感度提升策略以及数据标注行业的剥削问题。其他部分则介绍了即将召开的国际人工智能会议和《AI新基建发展白皮书》。

在数据标注行业流行着一句话,“有多少智能,就有多少人工”。数据标注是人工智能发展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却常常容易被人忽视。以Sama(原Samasource)、Mighty AI以及Scale AI等数据标记公司为例,他们主要使用来自撒哈拉以南非洲以及东南亚地区的劳动力,每天支付给员工的薪酬仅为8美元(折合成人民币为51.6元)。但与此同时,这些企业每年却能赚取数千万美元的巨额收益。

以下为上周AI领域热点事件一览:

一、前沿理论更新

1. Hinton新论文:如何在神经网络中表示“部分-整体层次结构”?Hinton最新发表的论文,描绘了一个关于表示的宏观构想:如何在神经网络中表示部分-整体层次结构。局部和整体的一致性表示似乎一直是Hinton的研究重点。

比如,胶囊网络通过局部到整体的动态路径选择一致性来学习识别,近期Hinton还将其扩展到了无监督学习,并应用了Transformer架构;对比学习则学习一种表示,使得同一幅图像的的各个局部具有相似的表示;认知神经科学出身的Hinton还一直坚持探索着大脑的学习机制,比如back relaxation试图在自顶向下表示和自底向上表示之间产生一致性,而这又和对比学习有联系。

这篇论文没有描述工作系统,而是单单提出了一个关于表示的想法。这个想法能够把Transformer、神经场(neural fields)、对比表示学习、蒸馏和胶囊等先进观点整合到一个名为“GLOM 1”的设想系统中。一个具有固定架构的神经网络如何将一张图像解析成一个整体的分级体系(其中,每张图像都有不同的结构)?针对这个问题,GLOM给出了一个简单的答案,即使用相同向量的孤岛来表示解析树中的节点。

如果GLOM真的能够正常运转,那么,当它在视觉或语言上应用时,它能够极大地提高类似Transformer的系统所生成的表示的可解释性。

2. 中国高校学者开发全自动漫画生成系统,无需手动输入,不限视频类型。

近年来,随着AI等计算机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各种各样的AI计算模型被创造出来,比如,在人工智能领域不断涌现出一批具有超凡本领的创作机器人,有自动创作水墨画的“艺术家”,自动写作诗歌的“文学作家”,自动生成高考作文的“高考小能手”。

如今,来自大连理工大学和香港城市大学的研究人员在自动创作领域又做出了新成果,该团队联合创建出了一个可以自动生成漫画书的新型系统,该系统通过从电视剧、电影、动画或其他视频中提取数据,从而快速创作一部漫画书。

3. OpenAI科学家提出全新增强学习算法,玩游戏可完胜人类,或推动AI向真正智能学习体进化。近年来,AI在强化学习算法的加持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比如在围棋、星际争霸II和Dota 2等诸多策略、竞技类游戏中,AI都有着世界冠军级的表现,以及在机器人跑步、跳跃和抓握等技能的自主学习方面,也起到了显著的推动作用。如今,AI可能要变得更“聪明”了。近日,一项发表在Nature杂志的研究提出了

4. OpenAI公布魔法模型DALL-E论文、代码。按照传统,文本到图像的生成一直专注于寻找更好的建模假设,以便能够在固定数据集上进行训练。这些假设可能涉及到复杂的架构、辅助损失或边信息(side information),比如训练过程中提供的物体部分标签或分割掩码。

该研究基于transformer描述了用于此任务的一种简单方法,该transformer能够将文本和图像token自动回归建模为单个数据流。有了足够的数据和规模后,在零样本情况下进行评估时,该研究的方法就可以与先前的特定领域建模(DSM)一争高下。

5. 深度学习如何处理人类语言?探究Google mBERT模型创建文本背后的奥秘。具有语言能力的深度学习系统已经广泛应用于人们的生活当中。

其中一些系统使用了Google发布的特定深度学习模型——多语言BERT(Multilingual BERT,简称mBERT)。mBERT模型可以同时接受大约100种语言的训练,这种多语言的训练使模型可以完成各种语言任务,例如,将文本内容从一种语言翻译成另一种语言。虽然人们已经发现mBERT模型在许多语言任务中表现良好,但对mBERT模型“如何创建文本并如何做出预测”的相关信息并不清楚。

二、技术产业升级

1. 闻一闻就能诊断癌症?可与“狗鼻子”媲美的AI癌症检测系统问世,或装在你的手机中。近年来,已有大量研究表明,不同癌症的患者会散发出某些特别的气味,这些气味微乎其微,几乎不可能被识别出。但巧妙的是,狗狗的嗅觉比人类嗅觉灵敏得多,大概比人类的高一百万倍。因此,受过训练的狗可以通过嗅闻方式检测出癌症及其他疾病,这就是“闻出癌症”的缘由。

如今,麻省理工学院(MIT)和其他机构的研究人员从这些“嗅癌犬”身上得到灵感,共同提出了一种AI气味检测系统。该AI系统可以自动检测出空气样品中的化学成分和微生物含量,“嗅觉”灵敏度甚至比狗鼻子还要高。

2. 西北大学发布猴脸识别论文,公开10种动物面部数据集。20世纪八九十年代,金丝猴种群的保护工作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各项研究与保护措施相继展开。

此前,团队一直依靠纯人工观察,每天早出晚归,观察时间长达10个小时。而对于一只金丝猴,至少要观察够600个小时。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该团队也紧跟前沿技术,与计算机科学领域的专家合作,组建了动物AI攻关团队,用AI技术攻克金丝猴个体身份快速、准确识别的难题。

3. AI现在可以在偷窃发生之前发现小偷。人工智能通过与面部识别技术的合作,使用算法来确定购物者的行为模式,以减少盗窃案件。来自日本的Vaak是一家领先的初创企业,该公司最近开发了由人工智能操作的系统,用于监控购物者的可疑属性,并通过智能手机提醒零售店经理。

4. 中国高校学者领衔研发新型磁性触觉皮肤。人的双手可以完成非常精巧和复杂的任务,比如抓取易碎物品,进行灵巧操作,识别纹理和阅读盲文等。

而现有的机器人触觉传感器与人类皮肤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为解决上述难题,香港城市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申亚京教授课题组、香港大学计算机系潘佳教授课题组及其合作者,共同提出了一种基于磁性薄膜、类人类皮肤功能的触觉传感器,结合深度学习算法,实现了机器人触觉传感器的自解耦和超分辨率,为仿人类皮肤的触觉感知提供了新的思路。

三、观点评论解读

1. AI算法再次懵逼,把黑棋白棋识别成黑人白人,导致油管百万粉丝博主被封禁。“YouTube AI算法因种族主义而将'Black'和'White'混淆,从而封禁了一个国际象棋频道。”几个月前,一位在国际象棋视频圈内很出名的YouTube博主Agadmator表示,他的YouTube频道被官方封禁,是因为他的视频中包含来该网站所谓的“有害和危险”内容。

2. 用书架图片做视频背景,能提高AI面试官15%好感度。当坐在你面前的是一位AI面试官,如何提升它的好感度?给自己加个(虚拟的)书架背景就行。不需要其他任何改变,单纯改改背景,AI面试官对你的好感度一下子就提升了15%!

3. AI式剥削:数据标注人员日薪低至51块钱。在数据标注行业流行着一句话,“有多少智能,就有多少人工”。数据标注是人工智能发展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却常常容易被人忽视。近日,普林斯顿大学、康奈尔大学、蒙特利尔大学以及美国国家统计科学研究院共同发表的最新论文指出,这部分手动标记工作大多在美国及其他西方国家之外完成,并对全球各地的工人施以残酷剥削。

四、其他

1. 首届国际人工智能会议(CICAI 2021)将在杭州召开。首届国际人工智能会议CICAI 2021 (CAAI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2021)将于2021年5月29日至30日在中国杭州召开。

2. 《AI新基建发展白皮书》:依托人工智能实现外部赋能。当前,“十四五”进入开局之年,全球疫情持续影响、宏观环境复杂多变,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以AI新基建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能够对冲疫情影响、拉动经济发展、助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打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着力点。

3. 超火AI变脸特效来袭!马云、马斯克与蔡徐坤一起“蚂蚁呀嘿”,李开复随即“Only you”。近日,一款以“蚂蚁呀嘿”为BGM特效在抖音快手微博B站朋友圈等各大平台迅速走红,仅在抖音上的超话就达到了9.7亿。其实,这个“蚂蚁呀嘿”并不是抖音特效,而是出自国外的一款AI软件——Avatarify。

UUID: 41515cca-e794-475a-a4ce-27571fd6a147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学术头条公众号-pdf2txt/学术头条2021年/2021-03-01_AI式剥削:数据标注日薪低至51块钱;AI变脸“蚂蚁呀嘿”爆火;Hinton发表最新论文AI周报.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116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