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它脸那么圆,像不像在说“元宵快乐”!
猜灯谜:远看像只猫,近看是只鸟。晚上捉田鼠,天亮睡大觉。(打一动物)答案是:鸮(xiāo),就是人们常说的“猫头鹰”。
鸮通常有一双前视的大眼睛,眼睛周围放射状排列的特化羽毛,形成了一个“大圆脸”——你看它们的大圆脸,像不像在对你说:元(圆)宵(鸮)节快乐!
今天,借着节日的喜气,我们一起来看各种萌萌的圆鸮:
两只“耳朵”立起来——长耳鸮
长耳鸮的“长耳”不是耳,是毛毛!准确来说是两簇耳羽(真实的耳朵位于耳羽基部),虽不是听觉器官,但可以用来传递信息。当长耳鸮遇到敌人或者同类竞争的时候,它会把头部和颈部的羽毛竖立,张开双翅,让整个体型“膨胀”,让对方误以为它很大很强,吓退敌人。
在长耳鸮圆圆的脸盘子上,有一对极大的眼睛,虹膜呈红色或者黄色,水灵又忽闪,颇为呆萌。长耳鸮的眼球不是球状而是管状,焦距较短,短焦距和大瞳孔可以提高其夜间成像的清晰度。并且,它视网膜上视杆细胞的密度很大,极大增强了它在黑暗环境中的捕光能力。
要知道鸮形目鸟类对弱光的敏感度,通常比人类还高10~100倍。
脸型写着“爱你”:仓鸮
桃心形状的面盘是仓鸮(Tyto alba)的标志,这个特点使得它和它的同属近亲草鸮(T. capensis)在民间被叫做“猴面鹰”——看这一圈毛毛,是不是还真有点像?
仓鸮学名里的“alba”是“白”的意思,因为它真的很白。除了背以及两翼的羽毛呈黄褐色外,仓鸮的头部、胸腹部的羽毛大部分都是白色的。
夜里,白色羽毛反射出月亮的光辉,成为一道醒目的白光,看起来似乎是夜间捕食的障碍。但实际上,在满月的条件下,可怜的小田鼠会被白色仓鸮羽毛反射出的光吓得动弹不得。而且光越强烈,田鼠保持不动的时间就越长,从而为成功捕猎创造了绝佳机会——真·闪瞎猎物的眼。
仓鸮和人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仓鸮喜欢捕食鼠类,粮仓里那些害人的老鼠,也是它们喜爱的目标。在欧洲的很多地方,仓鸮的巢就直接建在粮仓中。但是在一些地区,灭虫剂、毒鼠药、除草剂的滥用,让“食物中毒”成为了它们最常面临的威胁。
鬼吼鬼叫小不点:鬼鸮
鬼鸮(Aegolius funereus)是生活在北半球北部针叶林里的一种小型鸮类。虽然名字里带“鬼”,但只要见过它们长什么样,你都很难不用“可爱”一词来形容这些身长不过18~27厘米的小家伙。
鬼鸮主要以森林里的小型啮齿动物为食。在食物充足的年份里,它们往往会是当地的留鸟,而在食物发生短缺的时候,它们则会开始游荡。
鬼鸮同属还有一种圆头圆脑的棕榈鬼鸮(A. acadicus)。在北美大陆上,繁殖期棕榈鬼鸮多生活在其分布区北部的针叶林当中,即便是越冬南移,也是出现在合适隐蔽和捕食的各类环境。它们跟代表南方热带风情的棕榈没什么直接联系。
如果哪位读者知道其中文名里“棕榈”一词的由来还请不吝赐教。不过,棕榈鬼鸮的英文名Saw-whet Owl倒的确是源自其叫声,saw意为锯子,whet指磨——形容它们粗糙刺耳的叫声让人联想起在锉刀上打磨锯子的声音。
另一种与鬼鸮有关系的是灰林鸮(S. aluco)。在鬼鸮的栖息地,人为原因的毁林留下片片荒地,给啮齿动物提供了更理想的生活环境。但猎物的增多会吸引来灰林鸮(S. aluco)这样的大中型鸮类,鬼鸮被捕食的压力就进一步增大了……
囧、傻、凶、萌:纵纹腹小鸮
纵纹腹小鸮,就是“肚子带纵纹的小猫头鹰”!作为一种小型猫头鹰,纵纹腹小鸮体长在21~23厘米左右,翼展在54~58厘米之间。面部有一对柠檬黄的大眼睛,眼睛上方有浅色而平的“眉毛”,并没有像长耳鸮、雕鸮那样的耳簇,看面相有四个字的评语:“囧、傻、凶、萌”。
在中国,纵纹腹小鸮分布于长江以北的广大区域。此外,在西藏南部与云南西部也有记录。
在一般的认知中,“夜猫子”肯定是夜里出来活动,但纵纹腹小鸮并非一个纯粹的夜猫子。包括纵纹腹小鸮在内的多种鸮类,最活跃的时间段不是深夜,而是黄昏。此外,纵纹腹小鸮还会在大白天出来活动。
如果你仔细观察纵纹腹小鸮,会发现它一个有趣的动作:以一种诡异的曲线转头,这表示它在关注某一个目标。当它开始警觉时,就会上下浮动身体,看上去像“一蹲一蹲”的动作。如果觉得受到了强烈的干扰,身体会收紧,并猛烈地上下起伏,并瞪大眼睛,这表示受到了惊吓,会随机飞走。
请记住,至少在中国,鸮是不允许买卖以及私人饲养的。如果你真的喜欢它们,就多去野外走走吧。比如在北京,就可以看到包括纵纹腹小鸮在内的多种猫头鹰。
最后附上一张在北京可以观察到的各种猫头鹰的插画,看看你能认出来几种:)